在應對危機、恢復增長的過程中,不少國家聲稱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實際上卻更傾向于最大可能地獲取全球化紅利,同時,通過以鄰為壑的手段,實施形形色色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規避全球化風險。世界絕不能再回到閉關內向、只求自保的老路。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共建共享、凝聚合力,才能真正構建起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
在近日閉幕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指出,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我們要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潮流,推進結構性改革,創新增長方式,構建開放型經濟,旗幟鮮明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這一論述高屋建瓴,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最大障礙。近期,國際組織紛紛警告稱,受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持續放緩,進而威脅全球經濟長期發展。這再度表明,隨著內向情緒魅影重現,經濟全球化受到沖擊,世界經濟再次走到一個關鍵當口。
一段時間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全球化遭遇“逆風”:在美國大選中,“自由貿易”成攻擊對象,“反全球化”論調廣受追捧,“特朗普現象”甚囂塵上;在歐洲,英國“脫歐”、難民危機、暴恐襲擊,重創歐洲一體化進程,反貿易、反外資、反移民等民粹主義極端思潮蔓延;連年的地區沖突和地緣政治紛爭也在加劇部分大國的內向趨勢。
作為全球化重要象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更是日漸陷入停滯。世界貿易組織近日發布的《貿易數據和展望》顯示,今年全球貿易增長率預計將跌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將是15年來全球貿易增幅首次低于全球經濟增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貿易增速通常是全球經濟總產出增速的1.5倍,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全球貿易增速高達全球經濟總產出增速的2倍。但近年來,這個比例卻在不斷下滑。
這一趨勢的出現絕非偶然,客觀上,受到經濟周期轉換等內部因素的影響,但在更大程度上還是主觀因素在作祟。在應對危機、恢復增長的過程中,不少國家聲稱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實際上卻更傾向于最大可能地獲取全球化紅利。同時,通過以鄰為壑的手段,實施形形色色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規避全球化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貿易自由化進展緩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貿易的增長。可以說,保護主義傾向乃至“反全球化”正對世界經濟構成重大系統性風險。
回首歷史發展的軌跡,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一些特定時期,全球化出現過停滯甚至倒退。比如,1914年,當時正在迅速推進的全球化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1930年后,全球化也一度因經濟大蕭條而終止。但從長遠來看,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逆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已然變得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各國、各地區優勢領域不同,客觀上要求加強全球經濟合作;為克服國際經濟或金融危機,更需要全球經濟合作的支撐。
為促進自由貿易和投資,維護全球化發展,中國已然在行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中國加速貿易與投資引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新實踐。通過“一帶一路”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就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催生新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3年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與沿線不同工業化階段的經濟體在互聯互通中匯聚強大發展共識,向世界傳遞更加開放的積極信號。
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將樹立貿易壁壘視為應對危機的對策,結果卻抑制了全球化,加劇了大蕭條。如今,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平,全球化雖出現了一股倒退的暗流和逆流,但世界絕不能再回到閉關內向、只求自保的老路。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共建共享、凝聚合力,才能真正構建起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