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如何成為引領“一帶一路”建設和共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11月7日在京開幕的2016“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吸引了來自世界37個國家的350多名科技界人士,大家圍繞“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中共同關心的話題——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科技智庫建設與國際合作、基礎科學、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先進適用技術與創新等內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并形成了《北京宣言》。
搭建交流平臺 效果超過預期
與會者對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攜手科技創新,促進協同發展”顯示出濃厚興趣,大家各抒己見,即使是在合影留念和茶歇期間,也不失時機地交流切磋。
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弗拉基米爾?伊萬諾夫院士表示,中俄全面務實合作近年來取得了很大進展,“俄羅斯和中國在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雙方在航空航天、醫學、農業、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這種合作關系應不斷繼續發展,而且不斷突破更高的層次”。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拉馬克里希南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地理和文化組成蘊含了豐富的多樣性,在能源利用、生物研究、農業等諸多領域都具有科研需求,各國的科研合作也將為應對不同的挑戰提供幫助。“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國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科學技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副主任夏爾馬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依然面臨諸多復雜挑戰,如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以及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要解決這些挑戰,必須要合理地運用科學、技術和創新手段。他表示,科技創新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挑戰和難題。
“‘一帶一路’倡議給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巨大的利益,”巴基斯坦科學院秘書長Zabta Khan Shinwari教授說:“中巴兩國政府正在推行一系列發展舉措,比如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建設。而巴基斯坦科學院也與中科院簽訂了數項合作備忘錄,開展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這不僅是有價值的合作項目,同時也促進了許多項目的發展。”據悉,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中國對巴累計投資已超過460億美元。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譚鐵牛認為,此次研討會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國情差異較大 拓展合作空間
古絲綢之路發展史表明,“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不同科技、文化的交流融合之路,“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科技創新引領和驅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的部分地區,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與此同時,由于絲路沿途各國國情、自然地理條件、發展階段和科技水平差異較大,特別是大部分國家地處內陸,干旱、荒漠化等生態脆弱問題嚴重,生產力發展落后,經濟總量小,區域性貧困顯著等,都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支撐“絲路”各國發展模式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
目前,中科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科技交流合作規模已超過2萬人次/年,累計引進優秀科技人才近300名,資助“一帶一路”國家博士留學生超過600人,幾乎覆蓋中科院所有學科領域。此外,中科院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建設了7個海外科教基地,設立并運行5個卓越中心,開展了大量的南南科技合作,有效推動了南北科技合作,累計投入超過7億元人民幣。
科技合作已經顯現出積極的效果。中斯科教中心已經成為協助斯里蘭卡政府應對其國內不明原因慢性腎病(CKDu)的關鍵科技力量;加德滿都科教中心在尼泊爾大地震期間組織國內一流專家團隊趕赴現場,為其災后重建、減災和防災提供了亟需的關鍵技術支撐;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啟動編撰《肯尼亞植物志》,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牽頭編撰的非洲國家植物志。中亞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哈、塔、吉等國設立了與國內聯網的生態系統野外觀測與研究站和數據中心,填補了中國在中亞區域資源環境系統研究的空白。中亞藥物研發中心已完成30多種藥材的質量標準研究,啟動1種原料藥和制劑的境外報批。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為中國天文學家獲得了寶貴的頂級觀測資源,已獲取望遠鏡機時(包括ALMA,VLT等大型望遠鏡)價值超過300萬美元,體現出極高的投入產出比。
中科院一些研究所多年來已在絲路沿線的沙漠化、干旱、水土流失和顛覆性自然災害監測、生態環境治理、自然資源利用等領域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致力科技創新 解決復雜問題
科技創新不僅是解決復雜問題與挑戰的“金鑰匙”,也是在“一帶一路”戰略大背景下,顯著提升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之間在重點領域交流合作能力與水平的“推進劑”。這些重點領域包括政策咨詢、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貿易資產以及人文交流。
近年來,中國研發投入高速增長,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目前,中國已與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簽署了110個政府間的合作協議,加入了200多個政府間科技合作組織。中國—東盟科技伙伴計劃、中國—南亞科技伙伴計劃、中國—阿拉伯國家科技伙伴計劃等一系列科技伙伴計劃已經啟動。
今年9月,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對“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共建一批研究實驗室、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和先進技術示范與推廣基地,促進科研數據和科技資源的互聯互通與服務共享,強化新技術在智能電網、信息通信網絡及鐵路、公路檢測網絡等領域的應用,提高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沿線國家創新能力,共同創造互利共贏的局面。
專項規劃還明確了“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的近期目標:用3到5年時間,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大幅提升,來華交流培訓的科技人員達到15萬人次以上,來華工作杰出青年科學家人數達到5000名以上;建設一批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和科技園區等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平臺,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建立研發中心。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