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米、360、京東等無數優秀公司從這里走出,英特爾、蘋果等國際大企業在這里設立研發中心……作為全國創新創業的高地和中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似乎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對一代代創新創業者形成了吸引和激發。
其實,中關村的這種魔力來源于它多年來形成的一套有機互聯的服務體系。
在中關村,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微軟創投加速器、36氪等一大批創新型孵化器持續涌現,不同于傳統孵化器以物業服務(創業服務1.0模式)和基礎服務(創業服務2.0模式)為主,這些創新型孵化器把服務聚焦到創業的本質和對創業者的個性需求上。他們通過創新聚合資源的方式,把科技、創業者、資本、市場等各種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業生態圈。
中關村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些創新型孵化器,中關村集聚了一批懷揣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他們站在我國甚至世界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和前沿,不斷用新技術新模式去改變傳統產業,孵化了一些硬科技、黑科技的成果,形成了創新型孵化器的創業服務3.0模式。
在中關村創業服務3.0模式下,隨著全國“雙創”熱潮的持續深入,無數領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積極投身“雙創”,建設“雙創”平臺,既孵化出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又促進了自身轉型升級。隨著開放共享理念的深入,中關村還出現了很多聯合辦公空間,新型孵化器也開始向著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大量創業平臺的聚集,還使得中關村出現了創業大街等多個創業社區,為創新創業者構建起了一座座“雙創”樂園。
分享經濟時代 聯合辦公讓創業更簡單
“中關村的創業服務業既不是賣咖啡,也不是賣奶茶,而是在分享經濟時代讓創業更簡單、更專注、更高精尖的創業服務生態系統。”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表示。
隨著共享經濟日趨火爆,一種新興的辦公業態開始走進我們的視線:聯合辦公。36氪及旗下的氪空間是創業服務業3.0模式的典型代表。氪空間就是36氪旗下的以聯合辦公為載體的創業服務平臺。
首個氪空間于2014年4月22日正式落戶中關村創業大街,是最早一批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氪空間具有互聯網的基因,因此具有大量的項目集聚效應。氪空間利用兩年的孵化服務,集聚了大量的優質項目,這些優質的項目引領了行業的發展,并形成了品牌集聚,相較于一般的孵化平臺或眾創空間,優質項目的引領性實現了項目相互交流的主動基因。去年12月,云寶智能機器人項目團隊入駐氪空間。云寶是一個兒童智能社交平臺和終端,兒童可以獨立操作,不會傷害眼睛和耳朵。氪空間幫助該創業團隊梳理產品定位、核心賣點、精準用戶畫像、營銷創意策劃,提供融資建議,使得項目快速發展,即將開展產品眾籌,進行下一輪融資。
作為另一家中關村聯合辦公空間代表,優客工場與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諾亞財富、創新工場、清控科創、中投漢富及國內數個投資機構共同發起,以構建國際水平的眾創空間為根本,志在打造為創新創業企業服務的加速器、科技成果轉化及孵化平臺。優客工場以“在高原區域尋找洼地”的投資眼光,將交通便利的無效低效存量資產升級改造為靈活、方便、高效率和經濟的聯合辦公空間,為包括大學畢業生、海外歸國人員、自主創業者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優客工場”的企業使命是“讓創業簡單,讓生命精彩”,不但面向創業者提供共享辦公空間,還提供高品質和完善的辦公配套服務和創業指導培訓“加速器”等服務,并借助創業社區為創業者提供廣泛的社交和資源整合渠道,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門檻,加速創業者的孵化進程和提高創新成功率。無論是成熟的創業者,還是剛剛萌發夢想的大學生,優客工場都能為之提供創業發展的快車道。
調動創新智慧:大企業、科研院所投身“雙創”
科研機構是源頭創新的突破口,大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李克強總理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表示:“科研機構和大企業也可以搞‘雙創’平臺,把人人的智慧都調動起來。這可以幫助解決許許多多的難題。”
在中關村,科研機構和大企業早已經行動起來,他們憑借自身優勢,將科技創新與產業相結合,帶動“雙創”向產業縱深發展,成為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和領頭羊。
2013年,啟迪之星將納米科技產業作為孵化重點方向,開始納米垂直方向孵化。依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啟迪之星集合全球納米領域頂尖人才和優秀團隊,創新開展納米技術成果批量轉化模式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從項目研發階段的接觸——項目的成果轉化意向——集中批量新型孵化”的納米科技成果全鏈條、全過程、全社會的轉化機制。同時,啟迪之星與北京市懷柔雁棲經濟技術開發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將懷柔納米科技園作為納米專業孵化器的產業基地,實現納米科技成果小試中試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啟迪之星已經孵化出以集盛星泰公司的超級電容器項目、清華大學范守善院士研發的超順排碳納米管材料等為代表的數十個納米材料項目。
航天云網眾創空間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惟一“互聯網+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創業平臺,成立于2015年6月,網絡平臺在2015年9月上線。該平臺依托航天科工集團產業、科技、人才資源和航天云網平臺載體,結合全國產業布局,打造中國智造的創新創業基地,著力探索一條有特色、可復制、能推廣的特大型中央企業“雙創”平臺建設之路。
自上線以來,平臺匯聚資源近3500項,注冊用戶10萬人,總瀏覽量300多萬人次。建成并整合了包括航天科工中關村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航天科工雍和航星線下基地、航天科工南京晨光1865線下基地等在內的10余個線下創新創業基地。并與清華、北大、北航等20余所重點高校及教師專家團隊開展戰略合作,與水木清華校友基金、泰友基金、洪泰基金、英諾天使基金、創業魔法學院等多家創業服務機構、創投機構建立合作,匯聚超過100位創業導師及200多個創業項目,其中80余個創業者接受了5個投資機構的投資服務,涉及智能設備、工業制造、軍工、互聯網、環保技術、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落實定向創投基金超過20億元。
除大企業和科研院所以外,同樣作為創新源頭的高校也加入了“雙創”隊伍。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就是一家走出校門入駐中關村創業大街、體現清華精神的創業加速平臺。他們以“創業加速+創業教育+創業投資”為特色,依托清華大學優秀的人才資源、教育資源、金融資源、網絡資源和創新資源,提升創業者的思維和能力,提供包括創業研發、創業設計、資源配置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深度整合服務。加速器實行“3+3”創業加速機制,團隊入駐加速器3個月后,對于項目進展良好,還需繼續留在加速器的可以延長3個月的加速器服務。加速器配套了定向專屬投資基金—清創加速成長基金,首期規模為5000萬元,目前已經有22家初創企業獲得基金投資,共4400萬元。
提高孵化質量 專業化、國際化成重點方向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推動下,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事業,又迎來了加速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全面提升孵化服務能力的良好機遇。而在孵化器進階的當口,專業化、國際化已經成為必由之選。
中關村一直走在國際化、專業化前列。
始建于2012年5月的北京師林科技孵化器,是一家專業化的、立足于垂直產業鏈的孵化平臺。該孵化器緊密依托北大醫學部,以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全健康產業鏈為基礎,整合技術、資本、醫藥、醫療資源、市場拓展等環節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國際一流的軟硬件環境,探索“政產學研介”運營服務模式,建立貫穿醫藥科技企業研發、人才、投融資、承載科研成果集中孵化及優質企業培育功能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
師林孵化器通過整合北大系下屬醫院的臨床資源并引進信息化相關設備、設施,在孵化器內搭建移動醫療信息化創業孵化平臺、展示平臺、推介平臺,構建一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平臺,在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院網絡之間打通通道,實現互聯網跨界融合。截至到2015年10月,師林孵化器共入駐企業47家,均為醫療醫藥領域初創期企業。園區引進謝曉亮、施一公等美國科學院院士為首的高端人才50余人。孵化器自建的服務平臺為入園企業提供工商代理、人事代理、法律咨詢等基礎服務80余次,提供新藥研發、檢測、安全性評價等技術服務20余次,金融服務4次。
作為跨境孵化平臺的代表,成立于2015年的盛景國際創新孵化器,力圖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定位、資本市場對接、國際合作伙伴對接、技術貨架、人才服務等關鍵性資源服務。
盛景針對國際創業者對中國缺乏了解這一問題,推出了全球創業者輕孵化計劃,在每次為期一到兩周的時間里,幫助國際創業者介紹中國市場,對接中國投資人和合作伙伴,致力于幫助國際項目做好落地中國之前的調研和準備工作。
截至2015年12月21日,盛景已舉辦輕孵化活動3期,累計參加輕孵化項目的國內企業23家,國際創業企業8家。活動分為國內專場和國際專場,共同參與商業模式演練、投資路演等環節。
完善服務鏈技術、融資平臺加速崛起
創新創業離不開技術、資金的支持。同時技術、資本亦在追逐創新創業的基因。在創新創業高度活躍的中關村,一批擁有資本和技術的機構和單位,發起成立了專業化的技術、融資平臺,讓中關村創業服務生態系統變得更加完善。
成立于2015年6月的小巨人創客中心是國內銀行業首家創客中心,由北京銀行發起成立。該創客中心最大的特色是投資、貸款聯動,大力扶持科技創業企業的運營模式,嘗試探索“硅谷銀行”模式。
小巨人創客中心主要面對科技、文化、綠色領域的創客,通過投貸聯動聯合企業、機構、銀行、政府等多方資源,圍繞股權投資、債權融資、創業孵化開展工作,搭建一個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聯動的平臺。具體來說,加入創客中心的創業企業或項目將在貸款額度、利率、政策、政策對接組合方面享受扶持,并通過北京銀行向投資機構輸送、推薦。
小巨人創客中心實行會員制,包括創業會員、成長會員、機構會員和創客導師4類。截至2016年4月,中心的會員規模已超過6800家,合作投資機構超過150家,培育創客學員30家,累計為1155家會員企業提供了143億元信貸支持。時代集團、掌趣科技、廣聯達、神州租車、91金融等公司創始人紛紛作為創客導師為創業企業進行培訓輔導。通過創客中心的培育,掌趣科技公司估值已超億元,天峋創新公司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總冠軍,廣廈網絡公司實現投貸聯動業務落地。
卡睿達科技孵化器是一家技術孵化服務平臺,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清華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該平臺以創業孵化+創業投資模式,立足汽車領域創新技術和創新業態,為該領域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卡睿達在北京啟動“新能源及智能汽車苗圃計劃”,與生態圈中業務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依據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搭建各有特色的“企業苗圃”,對“好苗子”進行資源精準對接的加速孵化。目前,已共同合作建立的苗圃包括:中國石化銷售苗圃、北汽新能源苗圃、蔚來汽車苗圃、英飛凌苗圃、以色列苗圃、英國苗圃、力帆新能源汽車“苗圃”、知豆電動車苗圃和卡睿達希望之星苗圃等。
除卡睿達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雙創”平臺還在山東成立納米產業基地,開展納米材料上下游產品及相關產業研發、孵化,打造新材料與新能源汽車材料產業鏈。山東納米基地先后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投資8000萬元打造了4500平方米的公共試驗中心,劃分SPS燒結、材料設計、超臨界萃取、高溫等離子材料試驗、超低溫材料試驗、電池試制六大功能分區,是目前國內新材料領域的惟一一家民營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已有微波無電極紫外光源研發、光纖光柵傳感器、納米超硬材料等7個研發團隊入駐,并開展中試試驗,有6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5項填補國內空白,軍工電池研發、帝俊生物制劑、固體電解質等項目簽訂了入駐協議。
孵化平臺大量聚集 創業社區快速形成
在創新創業空前活躍的中關村,孵化機構大量聚集,90后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干創業者、連續創業者等組成的創業新生力量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多個創業社區。如短短220多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聚集了3W咖啡、Binggo咖啡、飛馬旅、36氪、言幾又、創業家、聯想之星、天使匯等45家創業服務機構,截至2015年年底,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791家,日均孵化1.4家創業團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創業孵化社區開始出現,他們日益頻繁的創業孵化活動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風向標。
為積極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高精尖產業,今年7月,中關村又在海淀打造了一條全長380米中關村智造大街。
中關村智造大街以“創意轉化和硬件實現”為目標,以全鏈條北斗七星服務和技術轉化為特色,通過平臺化的服務“一站式”解決創新企業的服務需求。目前,大街已入駐企業22家,待入駐機構17家,既有國際頂級孵化機構plug&play中國總部、ARM旗下的安創空間,也有中科院西安光電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中科創星,還有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國家級機構,同時京東方、溢思德瑞、臺達電子、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等產業領軍企業及機構入駐大街,在大街形成了完整的北斗七星生態服務鏈條。
區別于其他“雙創”集聚地,智造大街的北斗七星產業生態涵蓋了從敏捷制造、工業設計、方案設計、檢測認證、產品中試,到科技服務、市場推廣的一系列要素支撐。未來,中關村智造大街還將進一步推動建設4個功能中心:敏捷快制中心、項目轉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輻射推廣中心。中關村智造大街集海淀之智,造創新硬件,引領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為實現“中國夢”提區域創新發展的新樣本。
離開繁華喧鬧的市中心,位于北京郊區的昌平區,“雙創”氣氛依然火爆。
在回龍觀這個超大型居住社區,有近40萬科技開發者居住于此,而且18-45歲人群占比70%以上。2015年11月,基于回龍觀得天獨厚的人口結構和人才因素,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創新創業社區正式成立,號召廣大早晚在上下班通勤上耗時費力的工程師程序員“回家創業創新”。
回龍觀雙創社區是由昌平區建設的全國首個“創業與生活”有機結合的雙創社區,社區聚集創新科技產業,并以此為引擎驅動昌平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回龍觀雙創社區規模約45萬平方米,分內環和外環兩層區域,其中內環空間主要定位于集聚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和輕孵化平臺等服務機構,外環空間主要定位于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的孵化與加速。
社區積極與各專業孵化平臺和區內大型企業進行合作,目前已有眾創空間及平臺機構40余家,包括騰訊眾創空間、優客工場、幼發拉底孵化中心、樂邦樂成創業基地等,社區還將繼續與三一重工等園區內的大型企業合作,建設多種類型的眾創空間。據悉,回龍觀雙創社區首期已入駐了200多個初創項目。
生命不止,創新不息。中關村創業服務業“3.0時代”大幕已經開啟,創新創業的傳奇將更加異彩紛呈。隨著“雙創”熱潮涌動,中關村產業將不斷向高精尖邁進,中關村的創業服務業也將繼續探索和創新。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