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VR虛擬工廠、柔性化制造生產線、“云制造”……8日,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運用航天技術設計研發的航天云網智能制造生產線成為明星展品,助力我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VR(虛擬現實)在工業上能發揮什么作用?本次大會,航天云網展臺的VR虛擬工廠受到熱捧:戴上VR眼鏡,體驗者仿佛置身現實版生產車間,能夠看到生產現場設備的運行狀態、各種加工數據,了解加工進度。各項生產數據實時同步到航天云網平臺,可實現生產運行數據異地的跟蹤監控。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寶存介紹:這套虛擬工廠平臺,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仿真技術、物聯網技術構建與實際工廠環境、生產能力和生產過程完全對應的虛擬生產環境,實現“數字雙胞胎”意義的虛擬工廠。
通過視覺篩選就能根據工件外觀自動做出判斷,一條生產線可實現100多種零件的柔性裝配和搬運。航天科工集團此次在大會上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工業4.0標準的柔性化制造生產線,該生產線可根據生產加工零件的不同規格,調用并更換與之匹配的夾具,通過機器人實現裝配和搬運,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企業的加工需求。整個生產環節只需要一名工人在安全作業區進行上下料操作,不僅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說起“云制造”,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早在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即率先提出“云制造”概念,真實反映了“工業互聯網”的互聯網特性。
李伯虎表示:在云制造應用模式下,企業在制造過程中的協作配套關系是“因需要而隨時協作”,通過互聯網找到適合當前任務的配套企業,任務完成配套關系隨時解除。云制造模式是智能制造和協同制造模式的升級,目前已在部分企業內部工業互聯網上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