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路徑,營造良好環境,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5年11月25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撐《中國制造2025》實施和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刻把握“互聯網+”時代大融合、大變革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規模應用綜合優勢,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實施“互聯網+”制造業和“互聯網+”小微企業為重點,以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產業為支撐,不斷打造新形勢下產業競爭新優勢。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大力拓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政府服務模式,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加強互聯網創新要素、創新體系和創新理念與產業發展的對接應用,最大程度匯聚各類創新力量,帶動技術和模式創新,不斷培育新興業態和產業新增長點。
堅持兩化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中的平臺作用,鼓勵傳統產業樹立互聯網思維,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
堅持開放共享。鞏固提升我國互聯網發展優勢,鼓勵基于互聯網的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
堅持安全有序。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夯實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強化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健全標準體系和法規制度,完善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方式,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三)總體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成為引領企業管理組織變革、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途徑;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工業產品和成套裝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培育一批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示范企業;信息物理系統(CPS)初步成為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形成一批可推廣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小微企業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互聯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支撐平臺;基本建成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二、主要行動
(一)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和標準建設推廣行動
1.行動目標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成為引導企業戰略調整、業務轉型、組織變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1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1500余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6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形成以管理標準促創新、促轉型、促發展的新格局。
2.行動內容
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完善貫標評定線上線下協同工作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供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建立市場化貫標模式和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宣貫培訓和監督管理,建立貫標質量保障體系,在智能制造、技術改造、工業強基、工業轉型升級等重點工作中采信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結果,加快形成市場化采信機制。
加快培育互聯網環境下的企業新型能力。依托兩化融合咨詢服務平臺,鼓勵地方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明確兩化融合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實施路徑。分行業、分領域遴選一批貫標企業,組織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和中介組織,總結提煉兩化融合經驗和做法,開展示范推廣,引導企業加快互聯網環境下的業務創新和組織變革,培育數據驅動、網絡協同、精細管理等新型能力。開展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兩化融合標準體系。整合信息技術、工業和通信領域的標準化資源,加強兩化融合領域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研究制定兩化融合標準路線圖,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體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點突破的原則,研究制定信息物理系統(CPS)、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工控系統、生產性服務等領域的關鍵標準,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織制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細分領域標準,開展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符合性評估工作。
(二)智能制造培育推廣行動
1.行動目標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制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
2.行動內容
加強智能制造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明確階段目標、發展重點和實施路徑。制定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重點行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領域發展的目標、重點和實施路線圖。制定發布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建設指南,開展標準試驗驗證及在典型行業的推廣應用。推動傳統裝備智能化改造和升級,圍繞量大面廣中小企業核心裝備、關鍵工序智能化改造的共性問題,支持地方主管部門、協會聯盟、研究院所分行業制定裝備智能化改造路線圖,明確階段性目標、重點、路徑、方法。
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組織實施智能制造專項,支持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創新發展。加快重點領域裝備智能化,繼續組織“數控一代”裝備創新工程行動計劃、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出臺《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年)》,推動車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組織開展車聯網試點、基于5G技術的車聯網示范。制定《智能硬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智能穿戴、服務機器人等新型智能硬件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持續推進國家智慧家庭應用示范基地創建。
組織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聚焦制造關鍵環節,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遴選一批在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供應鏈、制造新模式領域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試點企業,不斷提煉和總結有效的經驗和模式,開展行業示范和應用推廣。依托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開展智能園區試點示范,培育一批智能園區。
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部署。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整體網絡架構方案,明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路徑。加快基于IPv6、工業以太網、泛在無線、軟件定義網絡(SDN)、5G及工業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工業互聯網部署。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關鍵資源管理平臺和關鍵技術試驗驗證平臺建設。推動成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支持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在工廠無線應用、標識解析、工業以太網、IPv6應用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
(三)新型生產模式培育行動
1.行動目標
互聯網廣泛融入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催生一批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到2018年,重點行業形成一批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協同制造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國家級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和眾創空間示范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示范企業。
2.行動內容
培育發展開放式研發設計模式。引導消費電子、家電、制鞋、服裝等制造企業建立開放創新交互平臺、在線設計中心,充分對接用戶需求,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按需、眾包、眾創等研發設計模式。支持機械、航空、船舶、汽車、電子信息等制造企業加快構建產業鏈協同研發體系,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設計模式。支持大企業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研發測試、創業培訓、投融資、創業孵化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平臺,鼓勵地方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開源社區等新興眾創空間,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投資銜接的創新載體。
發展新型生產制造方式。組織開展“互聯網+”制造業試點示范,推動企業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服務新方式。推動互聯網應用從銷售環節向生產制造全過程拓展,鼓勵企業在線實時發布研發設計資源、生產制造和物流配送能力,形成基于網絡、數據驅動的線下資源線上配置的新型生產方式。
打造服務產業轉型的平臺經濟。支持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建設和應用推廣工業云平臺。組織開展工業云服務創新試點,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測試驗證等資源的開放共享,打造工業云生態系統。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推動工業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業務協同創新和互動發展,培育一批工業電子商務示范區、平臺和企業。支持制造龍頭企業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深化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發展直銷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網絡營銷新模式。
加快開發和應用工業大數據。研究制定工業大數據發展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支持開發一批面向市場營銷、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產品,推動建設面向全產業鏈的大數據資源整合和分析平臺,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依托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數據密集型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工業大數據行業平臺和服務示范基地。
(四)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重點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水平和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顯著提升,工控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18年,國內工業軟件骨干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驗證平臺,培育20余家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領軍企業。
2.行動內容
推進信息物理系統(CPS)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建設信息物理系統(CPS)標準體系,加快制定信息物理系統(CPS)參考模型、功能架構、數據和數據鏈等基礎關鍵標準。支持工業軟件企業,攻關解決物理仿真、人機交互、智能控制、系統自治等關鍵技術,提升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CAD/CAE)、制造執行系統(MES)、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工業軟硬件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支持研發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開發工具、知識庫、組件庫等通用開發平臺,推動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工業網絡、工控安全系統、智能機器等集成應用,增強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系統解決方案研發能力。
開展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和試點示范。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業,圍繞重點行業,建立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驗證平臺,構建具有信息物理系統(CPS)綜合驗證能力的試驗床,開展關鍵技術、網絡、平臺、應用環境的兼容適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測試驗證。支持第三方機構建立信息物理系統(CPS)安全測試評估平臺,測試評估信息物理系統(CPS)關鍵軟件、傳感器、移動終端設備、工業網絡等的安全性能。面向航空、汽車、電子、石化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示范。
提升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面向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提升工業自動化、信息技術等集成服務企業的架構設計、綜合集成和解決方案能力。組織實施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建立協作機制,開展設計工具、生產裝備、工業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智能芯片及工業控制設備等協同攻關和應用示范,形成一批行業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加強工業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工業信息系統和產品安全審查制度,完善工業信息系統信息安全標準體系,提升工業企業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工業信息安全風險信息報送發布管理辦法,開展重點領域工控系統信息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支持工控系統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建設一批工業信息系統安全實驗室,優先支持工業控制產品與系統信息安全仿真測試、監測預警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務機構。
(五)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培育行動
1.行動目標
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持續深入推進,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應用互聯網的水平和兩化融合能力不斷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不斷改善。到2018年,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不斷提高小微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能力。
2.行動內容
完善服務體系。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實現服務資源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鼓勵電信企業和大型互聯網企業打造開放共享的資源平臺,與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開展合作,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以租代建、支持核心業務發展的服務。探索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信用融資等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和新渠道。
推動互聯網技術應用。加強工業云平臺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建設,提供面向小微企業的在線研發設計、優化控制、設備管理、質量監控與分析等軟件應用服務。支持電信運營商、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實施專項計劃為小微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等服務,推動小微企業創新業務模式、擴寬營銷渠道、改進產品服務。
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建設一批智慧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提供面向創業者和小微企業互聯網應用的基礎設施、軟件支撐、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等服務。支持構建“創客中國”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舉辦創客大賽。依托各類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培訓基地、體驗中心等服務機構,廣泛開展信息化人才培訓、服務和產品展示、應用推廣活動。
(六)網絡基礎設施升級行動
1.行動目標
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全面提升對“互聯網+”的支撐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絡城市,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2.行動內容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建設。加快4G網絡建設發展,加大5G研發力度。實施以寬帶為重點內容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縮小數字鴻溝。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引導云計算數據中心優化布局,推動數據中心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優化升級互聯網架構,推進互聯網基礎資源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開展以5G為重點的國際移動通信(IMT)頻率規劃研究,以及智能交通頻譜規劃研究和技術試驗。引導互聯網企業優化網站設計、加大帶寬配置,實現互聯網信源高速接入,提升網站服務能力。
加強和改進互聯網市場監管。加強對互聯網新業務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備案管理、綜合評估等制度。完善互聯網市場競爭管理規范,落實信息網絡實名登記要求,推進網站、域名、IP地址真實身份注冊。健全網絡數據和用戶信息保護制度體系和標準,督促企業落實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強化互聯網網絡性能監測手段,加強部省兩級監測系統建設。積極推動、配合做好網絡安全法、電信法、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等法律法規立法。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完善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防護標準,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指導企業加強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加強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健全網絡安全應急工作機制。強化網絡數據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建立大規模用戶信息泄露報告和用戶通知制度。持續開展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治理,完善惡意程序處置機制。組織開展電信和互聯網領域網絡安全試點示范工作,指導督促企業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手段創新。
(七)信息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信息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圍繞“互聯網+”行動的軟硬件技術、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到2018年,高性能計算、海量存儲系統、網絡通信設備、安全防護產品、智能終端、集成電路、平板顯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領先企業,安全可靠的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2.行動內容
突破核心技術和產品。制定集成電路重點領域發展路線和實施路徑,構建具備自主發展能力的通用基礎軟硬件平臺。研究制定傳感器發展戰略,明確核心傳感器階段目標、重點任務和發展模式。加強可編程控制系統(PLC)、工控計算機、工業網絡設備、安全防護產品攻關,支持高集成度低功耗芯片、底層軟件、傳感互聯、自組網等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實施“芯火”計劃,開發自動化測試工具集和跨平臺應用開發工具系統,提升集成電路設計與芯片應用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核心芯片產業化。推動基于互聯網的視聽節目服務、智慧家庭服務等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強互聯網電視接收設備、智能音響、可穿戴設備等新型信息消費終端產品研發創新。
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推動基礎軟件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新興領域基礎控制及應用軟件發展。支持高端工業軟件、新型工業APP的研發和應用,發展自主可控工業操作系統及實時數據庫等基礎軟件,提升設計、仿真、管理、控制類工業軟件的國產化率和應用水平。推進智能語音和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決策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領域規模商用。研制和推廣應用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
構建安全可靠產業生態體系。以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為抓手,構建安全可靠核心信息設備綜合驗證、集成測試、系統評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支持面向互聯網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音響、智能車載、智慧健康、智能無人系統等智能硬件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加強硬件樣機設計平臺、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安全可靠服務器、存儲系統、桌面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網絡設備、智能終端等終端產品、基礎軟件和信息系統的研發與推廣。
提升“云計算+大數據”綜合支撐能力。以云計算創新試點城市為重點,開展面向行業、區域的“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工程,建設智能制造公共云服務平臺,加強制造資源和能力的共建共享,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務水平。實施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合作、部省合作,構建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把推進“互聯網+”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強整體規劃和布局,分步驟組織實施各項行動計劃。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跟蹤評價,充分調動地方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各地要加強對本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和組織保障,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路徑,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改革體制機制
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法律法規、監管制度、技術標準、安全防范機制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領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大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升互聯網空間法制化管理水平。推進電信業務市場開放,做好寬帶接入市場開放和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開放試點等相關工作,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進一步進入電信業,提升寬帶市場的有序開放和服務水平。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產學研用聯盟,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和實施標準、營造政策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三)創新財稅支持
統籌利用現有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資源,優化資金配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互聯網+”制造業和“互聯網+”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探索推動符合條件的跨界、融合、創新性產品和服務享受軟件產業稅收優惠等政策。
(四)創新人才培養
編制實施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加強人才發展分類指導。圍繞“互聯網+”發展需求,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加強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面向“互聯網+”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實訓基地,培育一批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人才。調整完善部屬高校學科專業建設體系和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引導部屬高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工信慕課平臺”。加快推廣首席信息官制度。
(五)加強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和鼓勵互聯網企業聯合制造、金融、信息技術、通信等領域企業“走出去”。聯合國內金融機構及絲路、中非等基金,建立“互聯網+”制造業境外投資合作機制。積極發起或參與互聯網領域多雙邊或區域性規則的談判,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建立中德、中歐、中美、中日韓政府和民間對話交流機制,圍繞智能制造、標準制定、行業應用示范,組織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企業共同推廣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