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行業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中國鐵路進入加快建設發展的新階段。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做客中國經濟網訪談時表示,隨著鐵路發展的外部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變化,原規劃已不適應新的形勢要求。
原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已不適應新的形勢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要求不適應。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對交通運輸業遵循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國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衡、環境約束日益加劇、能源結構煤多油少、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特別需要鐵路這種資源節約型和能源適用范圍廣的運輸方式,實現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發展速度不適應。2002年以來,國民經濟(GDP)以年增超過10%的速度持續增長,超過了原預測的增長速度;鐵路換算周轉量的年均增速達到8.5%,遠超過了原規劃預測的運量增長速度4.7%。而原規劃鐵路營業里程年均增長僅有2.2%。從運輸需求上看,需要進一步調整規模、加快建設步伐。
三是發展規模不適應。原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明確的2020年路網發展目標為10萬公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運輸需求不斷增長、對發展鐵路認識的不斷提高,地方政府迫切要求進一步加快鐵路建設,鐵路“十一五”規劃2010年發展目標已超過9萬公里,地方政府要求納入路網規劃的規模已經超過16萬公里,原規劃10萬公里的發展目標明顯不能滿足發展需要。“也就是說,原規劃中的2020年要達到的10萬公里目標,在‘十一五’末期就已經實現了。”
四是發展理念不適應。經過這幾年的鐵路發展過程中,鐵道部認識到主要繁忙干線運輸能力持續全面緊張,限制型運輸狀況始終沒有改變,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建設客運專線,實現客貨分線運輸,充分釋放既有線貨運能力,而這一問題在2004年中長期規劃出臺時是有爭議的。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區際間運輸需求增速加快,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區際鐵路建設,形成功能強大的區際鐵路運輸通道,滿足各種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合理流動;我國城鎮化一體化進程加快,迫切需要補充完善大能力、高密度、公交化的城市軌道交通作。所以這次規劃調整主要包括了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的規模增加,煤運鐵路等區際通道的增加,以及西部鐵路規模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