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在湖南株洲快速發展,“株洲制造”聲名大噪。株洲如何著力發展智能制造?下一步還有哪些新舉措?在中國制造2025調研行采訪中,記者專訪了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
記者:與其他城市相比,“株洲制造”有什么特點?
毛騰飛:“株洲制造”具有突出的產業特色。株洲的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基礎扎實,優勢明顯。這三大動力產業都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有的甚至搶占了民族工業技術制高點,比如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芯片。當然,技術的背后是人才支撐,比如軌道交通領域,中國僅有的劉友梅、丁榮軍兩位工程院院士,全部來自株洲本土企業。航空產業領域,株洲的尹澤勇院士是中國大飛機發動機制造方面的總設師,在領域內具有極高地位。一位院士看似只是一個人,但每一位院士身后所代表的,則是一個強大的團隊。丁榮軍院士所在的研究所中,研發人員5000多名,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就有200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多名。正因為有這些特點和優勢,我們才重點聚焦打造“株洲?中國動力谷”;此外,株洲還具有一批有情懷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不僅僅是在做企業,還是在振興民族工業。比如,丁榮軍院士所在的中車株洲研究所,始終盯緊國際前沿,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走在全球最前列。有這種情懷,就會有開放的視野,就會站在國際前沿創新。
記者: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支撐“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舉措,你們是怎么做的?
毛騰飛:推進智能制造,我們主要從兩點發力。第一個著力點就是提高質量和競爭力。具體來說:一是機器換人。比如,中車株機的轉向架事業部就正在進行機器換人,這樣的好處是提高效率和質量。人會因情緒的波動對質量產生影響,但是機器不會發牢騷,也沒有怨言,還不用發加班費,晚上加班還不用開燈,成本肯定會降低,并且質量還會有保證。二是制造業信息化。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來推進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率。三是推進制造檢測一體化。現在我們的制造業檢測往往是產品出廠時才做檢測,過程檢測做得不夠。如果過程沒有控制好,要控制好結果就很難。國外在檢測的投入比制造還要多,我們要借鑒國外經驗推進制造和檢測一體化,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工作效率。第二個著力點就是推進沿著“一帶一路”去打開市場。下一步,株洲更多的是要在推進制造服務一體化上尋求突破。經驗數據表明,在制造服務這個產業鏈條上,制造業只占這個產業鏈條價值的30%,而包括運營、維修在內的服務占了70%。我們要鼓勵通過總承包的方式,既做大制造業,又通過運營、維修等反饋的信息,進行技術創新,做大制造服務業市場。
記者: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作為地方黨委政府應該從何著手?
毛騰飛:推進制造業做大做強,作為黨委、政府,我們主要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抓規劃引導。通過分析株洲市的產業發展體系和產業發展趨勢,來進一步明確和聚焦產業發展重點,構造一個新的符合株洲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制定了建設制造強市五年行動計劃、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工業“1093”行動,就是不斷明確和突出我們的產業發展重點。二是抓人才隊伍。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建設制造強市,必須要有一批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作為支撐。一方面,在配備干部的時候,我們就充分考慮了建設制造強市對干部管理的需求。比如,我們在配備區里領導班子時,就直接從601廠(亞洲最大的硬質合金廠)選配了一名領導班子成員,到601廠所在的荷塘區任區長職務。因為要抓好工業,就必須懂工業。又比如,我們從中車株機選配了一名駐馬來西亞的總經理,直接到石峰區任區委副書記職務,主抓工業;另一方面,對于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我們通過萬名人才計劃、“5211”人才計劃,引進了一批院士、知名專家和行業領軍人物。三是抓環境營造。我們既抓生產環境的營造,又抓生活環境的營造;既抓政務環境的營造,又抓商務環境的營造。企業是財富的創造者,還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建設制造強市的主力軍。政府要為企業營造好的環境,當好環境的創造者。我們為了做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在做美城市、為企業創造良好環境方面,花了大量心血。這些年,我們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還關閉了一大批落后污染企業。目前,我們正在實施四大行動,建設宜居宜業的新株洲。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