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業大獎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項。本屆評選授予13家企業、9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授予13家企業、8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授予14家企業、16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本屆獲獎企業和項目的做法和經驗對促進我國工業由大變強、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評選涵蓋制造業重點領域
據介紹,跟往屆相比,本屆大獎評選更加注重企業對《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力度。結合候選企業和項目的行業分布、所有制結構分析,本屆大獎評選有幾方面的新變化。
首先,從所有制結構看,國有控股企業比例有所下降,民營、集體及其他所有制比例有所上升。候選企業共40家,項目共33個,一共73個。其中,國有控股47家,占比64.4%,較上屆下降1.8%;民營、集體及其他所有制26家,占比35.6%,較上屆上升1.8%。
其次,從行業分布看,行業覆蓋面廣、傳統行業占比有所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例增幅較大。本次候選名單中,企業和項目涵蓋工業41個領域中的36個(其余5個為:農副食品加工業、煙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文教工美等用品制造業和木材加工制品業),占比88.5%;傳統行業59家,占比80.8%,較上屆減少9家,降幅為15.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共入選14家,占比19.2%,較上屆增加8家,增幅為9.1%。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業等傳統行業受產能過剩、需求下降、價格跳水及固定資產投資乏力等因素影響,入圍企業比例減少。其他傳統行業入圍候選企業和項目在實施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在推進結構調整、制造業智能化、服務化等方面成效顯著,引領示范作用突出。其中,輕工、紡織、醫藥和電子等工業行業共入圍32家企業,占比43.8%。
此外,《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中涉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基本涵蓋,入圍29家企業,占比39.7%。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方向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中國工業大獎審定委員會主任李毅中在發布會上表示,獲獎企業和項目在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中,以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強基固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為發展方向,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經驗。
始終緊扣創新驅動,高端引領發展。獲獎企業在科技創新、推進成果轉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高鐵列車高可靠性齒輪傳動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高鐵列車齒輪傳動系統的全面自主研制,替代進口產品,占領了世界高鐵技術的制高點。
始終緊扣智能制造,助推轉型升級。獲獎企業和項目致力于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已建成世界一流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示范基地,引導中國紡織產業向高端邁進。
始終緊扣綠色制造,實現持續發展。獲獎企業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節能環保新型建材以及裝備式工廠化生產方式,實現了建筑設施的綠色環保。
始終緊扣工業強基,夯實產業基礎。獲獎企業和項目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基礎能力建設上有創新、有突破。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工業智能裝備的電信級實時操作系統”項目,經過十余年的研發,成功替代了美國風河公司的產品,更為重要的是保障了國家信息安全。
始終緊扣工業文化,彰顯大國情懷。獲獎企業率先探索和實踐,不斷提煉中國工業文化的精髓,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加快形成現代產業新體系
在本次發布會上,多家企業和項目代表分享了發展經驗和心得。從這些企業和項目的發展軌跡來看,根本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都落在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盡快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上。企業通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實現了更高水平的持續發展。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中國電站鍋爐行業的奠基者和引領者,一直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十一五”開始,哈爾濱鍋爐廠逐步加大了自主創新工作力度,推進由以“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為主向以“原始創新、自主研發”為主的技術發展道路轉變。
哈爾濱鍋爐廠將準東煤燃燒作為重點技術攻關課題,攻克了準東煤燃燒時極易結渣和沾污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在超臨界鍋爐上燃燒90%以上準東煤且連續安全可靠運行3年以上的重大突破,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在羅布泊的開發歷程中,克服了眾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小試、中試及工業性試驗。2005年初,“羅布泊地區鉀鹽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羅布泊年產120萬噸硫酸鉀項目開工建設,2011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實現了硫酸鉀單廠生產規模全球最大,產品質量全球最好,使我國一舉邁入世界硫酸鉀生產大國行列,改變了世界硫酸鉀生產格局,緩解了我國鉀肥供應緊缺的局面。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期。我國工業企業必須牢牢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