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電力報
歲末年初,是盤點一年收獲的季節。
時間走過歲月,留下深深的印跡。
2016,發電行業在轉型與提質中挺立于電力改革與經濟發展的潮頭,攻堅克難,披荊斬棘。
新年伊始,我們特梳理這一年來發電行業的點點滴滴,以專家、企業領導者、基層員工和我們媒體人的不同視角,共同追隨行業發展的腳步,一起細品這個行業一年來發展中的豐碩果實
這是波瀾壯闊、昂首發展的一年,電改腳步加快,能源轉型勢不可擋,發電行業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走得扎實而穩健。
這是壓力與機遇并存的一年,發電利用小時走低,燃料成本上揚,棄水棄光等問題仍凸顯。
即便如此,發電行業仍用每一份的努力,贏得了收獲,也贏得了贊嘆。發電行業正在轉型中實現突圍,用強勁的腳步走向未來。
火電:冷中求“健”
“十多年前,一首叫做《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有太陽》的民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火電企業這一年中期盼的可能是‘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沒太陽’。雨水少,西南大江大河的來水自然不會很多;沒有風,光照不充足,風電、太陽能發電效率自然也會受影響。而這個時候,不用靠天吃飯的火電企業就能開足馬力,大發滿發。”
這是這一年中,記者在某家火電企業走訪時聽到的他們戲謔的玩笑話。雖然是玩笑,但卻道出了火電企業在2016年的尷尬窘境。
上網電價下調、燃料成本上漲、利用小時數下降、超低排放改造形勢緊迫……多重壓力疊加下,火電行業在2016年嘗盡了酸甜苦辣。
一年來,盤桓在火電行業周圍的多是些“悲催”的消息。
2016年11月2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07元/噸,為當年最高值。而在此之前,該指數已連續十八周上漲。此后,雖略有小幅下跌,但仍居于590元/噸以上的高位。
2016年12月5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前11月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當年前11月,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756小時,同比降低204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除河北、北京、江蘇和西藏4個省份外,其他省份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降幅超過1000小時的省份有海南和青海,降幅超過500小時的省份有福建和四川。
……
此情此景,給火電行業的“十三五”發展帶來的是略顯灰暗的開端。如何使火電產業重回健康發展軌道,各級政府祭出了多記重拳。
一年來,《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力項目開工建設秩序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等多份文件相繼出臺,力求加強煤電規劃建設的宏觀調控力度,促進煤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化解過剩產能的步伐鏗鏘有力。去年一年,共有1240萬千瓦不具備核準條件的煤電項目“下馬”,去產能的重拳威力凸顯。
此外,靈活性改造也成為火電企業釋放其潛能,有效提高我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推進我國高效智能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
重壓之下,火電行業依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闊步前行。一年來,超過2億千瓦的火電機組完成節能改造,超過1億千瓦的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國上下,超低排放改造的腳步加快。
“十三五”的第一年,火電行業走的有些步履蹣跚。但欣喜的是,《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轉型升級”、“清潔有序”等關鍵詞給未來幾年火電行業走向良性發展定下基調。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減速”和“剎車”之后,火電行業終將回歸理性的發展軌道。
水電:捷報頻傳
相比于火電行業的艱難境地,2016年水電行業的發展腳步是輕快而自如的。
在環保壓力加大,風光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之時,水電承載著在我國能源轉型中更大的使命。
不久之前公布的《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給出了一組最新數據。“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我國水能資源總量、投產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系,是推動世界水電發展的主要力量。”
這一年中,水電行業前進的每一步都是極具突破力的。
金沙江下游烏東德水電站大壩開始混凝土澆筑,迎來建設新高峰;大渡河流域長河壩水電站下閘蓄水,為今年實現投產發電打下重要基礎;三峽升船機進入試通航,成功攻克了又一世界級難題;7座抽水蓄能電站獲核準……每一項成就的背后,是水電人開疆拓土、攻堅克難的艱苦付出。
然而,在水電行業快速發展、高歌猛進之中,也并非完全暢行無阻。2016年中,一些水電大省依然存在較大的棄水問題。云南省曾一度傳出全年棄水電量將達300億千瓦時。不管這一數據是否準確,棄水已是不爭的現實。如何使水電資源有效利用,發揮應有價值?在《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已經列出了破題之策。
“配套建設水電基地外送通道。做好電網與電源發展合理銜接,完善水電市場消納協調機制,按照全國電力統一優化配置原則,落實西南水電消納市場,著力解決水電棄水問題。加強西南水電基地外送通道規劃論證,加快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成投產金中至廣西、滇西北至廣東、四川水電外送、烏東德送電廣東、廣西等輸電通道,開工建設白鶴灘水電站外送輸電通道,積極推進金沙江上游等水電基地外送輸電通道論證和建設。”
2016年,水電界另一痛點──西南小水電,也在這一年中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熱議和思考。風光過后,小水電的未來也已定調。按照規劃,要進一步轉變水電發展思路,積極穩妥發展水電,科學有序開發大型水電,嚴格控制中小水電。“嚴格控制”,這為小水電開發帶上了“緊箍咒”,也將使小水電發展可控在控。
新能源發電:蓄力前行
如果說“十二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那么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年,依然保持了這種驚艷于世界的發展勢頭。
2016年前九月,風電累計并網容量就達到了1.39億千瓦。光伏全年新增裝機容量超30吉瓦。
沉寂許久的海上風電再次開啟了發展步伐,多家企業進軍這一領域,讓這個行業重新掀起波瀾。同時,我國中南部地區分散式風電項目大踏步的開發,也在逐步撬動著我國風電發展模式的轉變。
“重視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發展,將中東部和南方地區作為為我國‘十三五’期間風電持續規模化開發的重要增量市場。”“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四省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均達到百萬千瓦以上。積極推動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風電建設。探索性推進遼寧、山東、廣西等省(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產業在2016年的這種布局,也契合了“十三五”規劃的發展方向。
而在光伏領域,分布式正成為引領光伏產業實現轉型與提質的又一著力點。即便“搶裝潮”還是周而復始的出現,即便補貼有所下調,但在“領跑者”計劃、光伏扶貧、“光伏+”等多種新業態的強力推動下,光伏發電行業,終于走向了理性發展的快車道。
2016年,還是光熱產業實現重啟的元年。讓整個行業期盼許久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出臺,提振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信心,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涌向這個朝陽產業,越來越多的示范項目揭開了神秘面紗,多種技術流派也落地生根,百花齊放香滿園。
這年9月召開的德令哈光熱大會,是光熱產業走向重啟之路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中控、中廣核、黃河水電等多家企業在這里開疆拓土,讓整個行業多了一份對未來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