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重構全球分工體系和競爭格局。習近平同志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是我國主動迎接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把握全球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信息通信技術進入加速發展和跨界融合的爆發期,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目前,全球信息化發展處于全面普及、深度融合、加速創新、引領轉型的新階段,對各國的增長動力、經濟社會運行、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根本性、全局性影響,成為重構國際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只有深刻把握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主動。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向消費和制造領域擴散,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生活和消費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子商務、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網絡約車、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現代服務業廣泛興起,推動形成了新的消費理念、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同時,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著制造業產品、裝備、工藝、管理、服務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柔性制造、協同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分享制造等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全球制造業處于重塑發展理念、重構競爭優勢的關鍵節點。
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創新平臺正在重組傳統制造業創新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無縫銜接”。人類社會已進入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的大科技時代。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創新發展正在從過去單一學科、單一領域走向跨學科、跨領域,從知識創造的理論導向走向產業發展的問題導向;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創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正在走向“無縫銜接”。在這一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創新、標準制定、市場培育和“生態建設”引領著技術創新與商業組織體系變革。
圍繞數字競爭力的全球戰略布局全面升級,塑造國家長期發展新優勢的國際競爭加劇。在信息化背景下,各國著力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權。一方面,深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已成為各主要國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例如,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等等。這些國家圍繞建立數字競爭優勢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既體現了這些國家對制造業傳統發展理念的深刻反思,又反映了其搶占新一輪國際制造業競爭制高點、調整產業結構的戰略意圖,其根本目的在于打造制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新技術、新產品帶來的安全挑戰不斷出現,網絡安全威脅更加隱蔽和復雜,并從網絡擴展到工業控制、基礎設施乃至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提高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
充分釋放信息化的能量,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正在向生產要素領域深度滲透,不僅改造了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而且催生出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正因如此,信息化成為培育新動能的核心力量。面對新形勢,我們應抓住機遇、積極應對,充分釋放信息化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
充分挖掘和發揮數據作為一種新生產要素的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交融發展,引發數據量迅猛增長。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集成和應用,能夠發現規律、預測趨勢、輔助決策,拓展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數據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資產、資源和生產要素。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數據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數據流、物質流和資金流的協同水平和集成能力,數據流動的自動化水平,決定著資源配置的效率,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也將深刻影響全球范圍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因此,應充分挖掘和發揮數據作為一種新生產要素的作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培育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基礎的新產業。當前,信息通信技術創新不斷催生出新產品和新產業,計算機、數字視聽、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費熱點不斷涌現,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據預測,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將達到300億—500億臺,未來10年“萬物互聯”創造的商業價值將達到19萬億美元。此外,無人駕駛、無人機、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的商業化步伐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網絡金融、軟件和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數字音樂、網絡出版、在線游戲、手機內容等數字內容產業迅猛增長。這就要求我們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積極培育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基礎的新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新模式。一個時期以來,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融入生產制造全過程、產業鏈各環節和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基于新一代智能裝備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快速普及,傳統的大批量集中生產將向分散化、個性化定制生產轉變;全球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服務交易等資源配置體系加速重組,網絡眾包、異地協同設計、云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精準供應鏈管理等正在塑造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制造業分享經濟、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將加速重構產業價值鏈體系。有鑒于此,應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積極培育推廣制造新模式。
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新型能力。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最終要落實到企業新舊能力的更替。培育企業的新型能力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應對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競爭中,企業應把智能裝備、工業軟件設計、管理變革、流程優化等轉化為自身的新型能力,如成本精細管控、在線異地協同研發、客戶需求實時響應、個性化定制生產、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等。同時,企業還應圍繞新要素使用、新產業發展、新模式培育等,打造數據要素開發利用、跨界人才培養使用、產業金融良性互動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新型能力。
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培育經濟新動能的主戰場。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培育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具有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
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主線是激發制造企業的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目標是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和新舊生產體系的轉換,重要標志是形成新模式、新業態。要實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分享制造等制造新模式,積極扶持工業電子商務、產業鏈金融等制造新業態,不斷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調整、改造、升級傳統動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彌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之間的斷層,亟須建設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關鍵節點的協同創新網絡,打破技術、組織、商業、資本之間的分割與壁壘,重組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和主體,推動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構建制造業創新生態系統。要重點突破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轉化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標準,積累儲備一批核心技術,建設發展一批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基地,培養造就一批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夯實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新四基”。《中國制造2025》提出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的應用和發展,以解決制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卡脖子”問題。對于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而言,還需解決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等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程度低、研發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這就迫切需要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產業基金等方面進行戰略布局,支持以自動控制與感知(一硬)、核心工業軟件(一軟)、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一云)、工業互聯網(一網)這“新四基”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能力和平臺設施建設,強化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
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大企業創新創業平臺。大企業擁有成熟的技術、領先的管理經驗、多元化的人才、豐富的營銷渠道、雄厚的資本力量,在推進創新創業中具有引領作用,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大企業創新創業平臺是技術支撐、要素匯聚、能力交流和資源整合的平臺,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沃土。應組織實施制造企業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工程和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支撐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大型制造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創新創業平臺,形成大中小企業聯合創新創業新局面。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