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工業產業也在不斷變革。如今,智能制造、推進綠色設計、發展綠色制造、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等,已成為我國工業產業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去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等均在其列。
變革箭在弦上。但國家工業軟件與先進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田鋒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國工業最大的優勢是我們的產業大,但是整個產業的慣性很難打破。”
何為慣性?“現在的現狀是產業做的很大,整個生產線等各方面的投資很多,倘若有新技術加入,現有市場會被顛覆掉。”田鋒進一步分析,一個城市乃至整個產業鏈都普遍存在這種慣性。如果一個產業鏈中的某個環節消失,這個環節的上游和下游都會被顛覆掉,甚至導致整個產業鏈崩潰,所以整個產業鏈都會“保護”自己不被新技術打破,這就是產業的慣性。
然而,這種工業產業鏈的牢固性,可能影響我國創新的速度以及社會接受創新的速度。
在他看來,目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最大的問題是短視行為。“中國的企業就像兔子,常常翻了幾個跟頭又回到了原點。而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轉型需要耐住寂寞、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以需要大量創新支撐的智能制造為例,田鋒認為,智能制造首先要工業強基,整個智能制造的體系設計中,工業強基的量要做到85%。“如果僅僅是喊口號,而不去老老實實打基礎,智能制造實際上是沒有什么核心可言的。”
而在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方面,田鋒表示,中國工業、特別是綠色產業的體量非常大,但是很落后,也不夠綠色,工業領域的創新發展同樣受到產業慣性的制約。
他建議,要把企業中20%的能干技術、能做產品、能做體系的骨干員工集合起來,他們是綠色設計與制造的核心力量。企業管理者要積極引導,讓他們少走彎路,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工業產業綠色發展。
“工業產業若能突破慣性,厚積薄發,中國的GDP將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提升。”田鋒呼吁。
摘自 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