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頂層設計的基本完成,以及各領域“四梁八柱”架構逐漸成形,國企改革在2017年步入“深水區”,需要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上實現突破性進展。12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提出,2017年要下力氣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那么,今年的國企改革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又將在哪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效?
穩增長是第一要務
2016年,國有企業把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提質增效,終于扭轉了收入利潤雙下降的局面。
數據顯示,2016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達到43.6萬億元和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6.3%。其中,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23.4萬億元和1232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0.5%,實現了年初預定的效益恢復性增長目標。
“2017年國企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實現穩定增長。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力爭同比增長3%,努力達到6%。”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指出,2017年國有企業要在穩中體現控制力,當好振興實體經濟的排頭兵,實現國有資本保值水平穩中有升。
在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看來,國有企業運行總體呈現企穩信號,但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當前國有企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行業和地區分化明顯;有的企業杠桿率和負債較高,存在風險隱患;國企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的任務還很艱巨;部分企業面臨虧損面擴大和收益下滑等問題。這些困難和挑戰都需要國有企業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楚序平指出。
混改將邁出實質性步伐
國企改革步伐邁向縱深,開始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成效。
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開年即“密集落地”。新年伊始,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將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隨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發布混改計劃。國資委表示,2017年力求包括央企集團層面在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做好10家央企子公司混改員工持股試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壟斷領域的混改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但該領域混改對整個混改有著重要的牽引作用,2017年有望邁出實質性步伐,預計相關領域的央企將陸續發布混改方案,加速引入社會資本參股或合營。
瘦身健體是國有企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按照國資委下達的任務,2017年,中央企業將繼續有步驟地壓縮管理層級,力爭全年實現法人單位減少8%;進一步推動去產能,全年將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473萬噸;通過處置“僵尸企業”和虧損企業止住“出血點”,2017年將完成300戶“僵尸企業”處置任務,確保實現特困企業虧損額下降20%,重點虧損企業實現同比減虧50%。
“‘十項改革試點’要堅持邊試點、邊完善,盡快在改革體制機制上見實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肖亞慶表示,將賦予試點企業更大改革自主權,鼓勵企業進行大膽探索。此外,中央企業功能分類、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規范央企董事會建設、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相關領域改革也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強化國企戰略引領
國有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上被賦予重任。
“2017年要加快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力爭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肖亞慶提出,國企科技創新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向產業鏈高端邁進,企業要積極探索科技人才激勵機制,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據了解,國資委將在今年優化對央企主業的管理,把監管重點放在提升主業競爭力、控制輔業占用資源比例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上,旨在增強央企核心業務的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嚴格控制采購成本”“對員工人數加強控制”“嚴控資金成本”“嚴控非主業投資”“嚴格落實考核”……在去年央企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同比下降0.5元的基礎上,今年的國企成本和風險管控更是“嚴”字當頭。專家分析,今年國企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通過成本和風險管控實現降本增效,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