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驅動產品戰略企劃部部長 申德山
站在2016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三菱電機自動化的展臺上,手握一臺有著“可愛”黃色手柄的機器人,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驅動產品戰略企劃部部長申德山笑得無比自豪:“一定為我和這臺機器人合張影,這真的是一款特別優秀的產品,我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它。”
于是,就有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這款機器人是三菱電機MELFA F系列工業機器人,它主要展示了三菱電機機器人產品的安全監視功能及正在開發中的無傳感器直接示教功能。申德山詳細地為記者介紹:“安全監視功能主要指,當你進入指定的范圍內時,機器人將改變速度或者停止,以保證安全。甚至當需要人機協作工作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直接示教功能將機器人推開。”話正說著,申德山便伸手給記者演示。的確如他所說,這款黃色手柄機器人“乖乖的”聽從指揮,申德山一臉得意。
獨辟蹊徑 定位小型機器人
2016年4月,申德山正式回到中國,成為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驅動產品戰略企劃部部長,在這之前,他已經在三菱電機自動化日本總部工作十年,主要負責全球的機器人業務。這次被調回中國,總部的意圖非常明確,即重點推動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然而,對于廣大的中國用戶而言,與三菱電機自動化幾乎家喻戶曉的PLC、變頻器等產品相比,其機器人產品似乎并沒有那么大的名氣。對此,申德山坦言:“我們的機器人產品在2008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相較于名氣較大的PLC、變頻器等產品,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起點相對較低,但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成長空間。”據悉,近年來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業績逐年翻番,這也讓剛剛從日本回到中國的申德山充滿信心。
事實上,三菱電機自動化已經擁有了近40年研發生產機器人的經驗。據申德山介紹,早在1980年,也就是日本機器人“元年”,三菱電機自動化就已經開始研制機器人產品。自此,三菱電機就以機器人生產設備自動化、機器人單元式生產實用化為目標,在日本以及歐美市場都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與市場份額。申德山告訴記者:“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定位于搬運重量20kg以下的垂直多關節以及水平多關節小型機器人領域。眾所周知,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機器人廠商更多關注在一些大型機器人領域,而三菱電機自動化卻獨辟蹊徑,專注于小型機器人,這也是為什么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產品可以在大牌云集的歐美市場分得一杯羹。”
產品+系統集成的綜合實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場喧囂的機器人“大戰”中,定位于小型機器人猶如三菱電機自動化戰術上的勝利,但若要想取得全面勝利,僅有戰術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武器”的實力,這里的“武器”即指機器人產品本身。
對于這一點,申德山有著掩飾不住的自信:“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不僅因為其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智能制造的剛性需求,更因為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產品的高端性能,豐富功能以及穩定品質。”以目前主推的F系列機器人為例,其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加上視覺、力覺傳感器的智能化應用,可識別空間、體驗觸覺,能更準確高效完成搬運、裝配等工作,朝著類人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F系列機器人擁有從2kg到20kg不等的多種型號機器人,可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要。目前F系列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汽車零部件、電氣、電子、半導體、食品、藥品、化妝品、機加工、教育等領域。
與此同時,強大的系統集成實力也是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業務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大助力。申德山進一步表示:“一臺機器人并不能完成工作,它需要與很多自動化產品集成在一起,才能發揮它的價值。三菱電機自動化是提供PLC、人機界面、變頻器、伺服系統、工業機器人、數控系統、工業網絡等產品的綜合工業自動化系統廠商,可將各種產品橫向整合。公司獨有的iQ-Platform平臺,可以直接連接機器人控制器和可編程控制器,對龐大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大幅提高了程序控制和機器人控制的協調性,使精細控制實現高速化、簡易化。同時,由于把設備都集成在同一平臺上,也降低了機器人應用的系統成本。” 另外,再加上三菱電機的綜合解決方案e-F@ctory實現縱向整合,提供包括工廠整體自動化、信息化、節能化等在內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些都是三菱電機自動化的優勢所在。
MELFA F系列機器人
適應中國市場的“兩面性”
曾經負責機器人全球業務的申德山認為,歐美機器人市場發展較成熟,日本雖然現在又再次進入了機器人發展熱潮,但若想實現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已經基本沒有可能,所以,中國市場將是全球機器人廠商的競爭高地。“但中國市場相較于其他國家,有著非常獨特的特點——兩面性。”何為兩面性?申德山進一步解釋:“所謂兩面性,即一方面需要的是完成單一作業或功能的機器人產品,如簡單的搬運,相對低端的機器人即可滿足需求;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大量的電子制造,尤其是手機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對機器人的性能要求非常高,這就又呈現出了中國機器人市場高端應用的一面。一高一低,就要求機器人企業充分理解市場的需求,研發出適合不同客戶需要的產品。”而這,也是未來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人業務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更貼合客戶的需求,研發出適合不同市場需要的‘接地氣’產品”,申德山說道。
申德山認為,現在的中國客戶已經可以接受機器人的存在,只是他們非常關注收入產出比問題。“每個人都在算賬,對機器人投入的費用,何時才能收回成本。而我想說的是,客戶在算這筆賬的同時,應該注意到替換機器人之前的‘隱性’成本,即由人工操作導致的次品率的增加等,這些都是成本。替換機器人后,這些原來的隱性成本也會隨之消失。”
法國歷史學家雷蒙·阿隆在敘述當今機器人時代時說:“這些人工智能的建構,把之前存儲在人腦中的智能嵌入機器中,這在人類史上是重要的時刻。”
毫無疑問,中國正在跨入這個時刻。而申德山顯然已經看到這個時刻的到來。回到中國,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要根據市場需求,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現在已經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了,我要挖掘、培育一批系統集成商,進而推動整體解決方案的銷售……但最重要的,我更希望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澎湃浪潮中,三菱電機自動化可以利用自身積淀的數十年的機器人以及FA產品應用經驗,切實幫助客戶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為‘中國制造2025’宏偉目標的實現貢獻微薄之力。這將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7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