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過程控制部大中華區高技術解決方案部業務總經理 徐水根
一家位于墨西哥灣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氣客戶現在能夠集中監控其所有的生產設備,并通過預測性分析進行問題診斷實現人員與實時數據的連接。其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停機時間并降低了運營成本,每年可節約3,000萬美元。
一家南美采礦業客戶,通過其下屬多個工廠和礦區間的互聯,實現了運營的實時優化。其改善了可靠性,降低了能源消耗,并減少了停工,每天可節約200萬美元。
一家印度的煉油廠,整合了來自超過18個不同運行系統的數據,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以及獲得更為精準的關鍵績效指標。其提升了整個企業的優化程度,每座工廠每年可節約400萬美元。
這一切都是霍尼韋爾工業物聯網(IIoT)的價值所在。
IIoT解決客戶各類挑戰
霍尼韋爾將工業物聯網定義為六層的立體架構,自下而上包括實時感知層、數據連接層、接口層、云服務層、分析計算層以及應用層。
據了解,在感知層霍尼韋爾擁有各種現場儀表、傳感元件等產品。接口層的硬件能夠將來自不同系統的數據整合到云端,其運用更高層級的數據分析軟件,并借助行業專家進行遠程干預。在設備安全及信息安全方面,霍尼韋爾的IIoT技術也早已未雨綢繆——其采用專利的軟件基礎架構,幫助客戶從一個安全的平臺上安全、便捷地捕獲工業大數據,并且根據單個生產設施或整個企業生產運營的不同需求進行不同的規模配置?;裟犴f爾的創新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制造工廠最大化消除意外停機,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降低安全風險,并優化供應鏈戰略。
“霍尼韋爾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專業知識背景能夠幫助我們的客戶解決各類挑戰。比如幫助企業最大化互聯實時運行數據,自動執行預測分析,加強人員協作。它既賦予企業快捷靈活的決策能力,同時又能幫助企業優化運營成本?!被裟犴f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過程控制部大中華區高技術解決方案部業務總經理徐水根介紹道。
如今,工業物聯網的概念在制造業中并不陌生,如何利用IIoT為企業帶來收益的討論日漸升溫?;裟犴f爾不是唯一一家提出此概念的自動化制造商,客戶選擇霍尼韋爾的理由又是什么?
徐水根解答了記者的疑問,他表示,霍尼韋爾獨有的突破性技術涵蓋了IIoT的各個要素。第一,實時性,可以與實時生產完全結合。第二,覆蓋面廣,從感知層到連接層,再到分析和展示,相關的硬件、軟件產品較為全面。第三,其在原傳統應用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升級,尤其是在工業的實時數據處理方面,大數據分析是霍尼韋爾工業物聯網的一大亮點。
數字化轉型強化IIoT優勢
2016年4月27日,霍尼韋爾過程控制部宣布設立“數字化轉型業務單元”,以助力制造業客戶充分利用工業物聯網的優勢來加緊部署相關技術,從而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數據,讓運營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生產管理和智能化操作的轉型。此外是對于生產裝置的安全大數據分析。再者是將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旗下煉油和石化行業的生產工藝、自動化技術、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采用大數據分析對裝置的安全、性能等提供決策。
霍尼韋爾充分發展并運用云平臺、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等技術,整合各個業務部門的相關資源,推出了物聯網軟件平臺Honeywell Sentience。徐水根談到該平臺的強大功能有:在任何地方實時安全地監測、管理及控制互聯設備;安全可靠地從數以百萬計的設備、遺留或新的數據庫以及第三方服務中收集數據;大規模地管理、儲存、處理和應對巨大及迅速更新的數據,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時間序列數據,無論是實時還是歷史數據;整合和簡化基礎分析設施、工具以及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以開發更為高效的應用;運用物聯網數據和內在分析能力將企業、移動設備和軟件作為一種服務程序和過程無縫對接,使企業、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能夠從這些設備中控制和讀取信息。
據悉,該平臺安全通用,不僅具有成本優勢,更體現了“一個霍尼韋爾(One Honeywell)”的用戶體驗,助力石油天然氣、石化、電力、冶金、造紙等行業客戶將數據轉化為競爭優勢。
今天,自動化設備制造商已無法僅憑硬件產品獲得市場競爭力,更需要多方面的能力穩固市場地位。深耕于工業物聯網的霍尼韋爾同樣遵循這樣的發展之道。硬件方面,其不斷加強產品的可靠性,降低成本。軟件方面,從大數據的實時收集、管理,到流程模擬、仿真,再到流程優化、先進控制、生產管理、協同管理等,霍尼韋爾的產品均可覆蓋,并實時與生產直接結合。工程和服務能力方面,其深信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霍尼韋爾非常重視工程實施和維護服務,充分發揮人的價值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采訪尾聲,徐水根強調,希望在工業物聯網的發展進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廠商,都能將關注的焦點投射在項目的效果及效益上。比如大數據分析究竟解決了客戶哪些問題?物成功聯網后下一步該如何運用?這些內容都應該得到重視。近幾年,霍尼韋爾始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用經濟效益衡量工業物聯網項目的質量。正如徐水根所言:“效益最能反映出客戶投入與產出的情況,中國制造業需要的絕不是形式上的物聯網?!?/p>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7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