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機動車擁有量急劇上升,道路交通問題層出不窮。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智能交通產業的高速發展和日趨成熟,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呈現出哪些熱點和趨勢?讓我們借此辭舊迎新之際做一盤點。
汽車電子標識
汽車電子標識就如汽車的電子身份證,看起來只是一張卡片,但里面采用了無源、非接觸式、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具有安裝維護簡便、識別速度快、識別準確率高、雙向安全認證等優點,可以在汽車高速行駛中遠程動態采集、準確識別車輛登記信息,實現城市智能交通精細化管理。汽車電子標識既可用于交通流量統計、重點車輛監管、公交信號優先控制、停車(門禁)管理、通行證管理、道路限行禁行管理、非現場執法等領域,也可用于公眾出行服務、道路通行收費、環保執法、城市交通規劃等其他行業,應用前景廣闊。
2014年11月19日,由公安部歸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起草的《汽車電子標識通用技術條件》《安全技術要求》《安裝規范》等6項系列國家標準,在國家標準委網站上發布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之后在無錫、深圳、北京三地開展示范工程。
2016年1月21日,一批安裝汽車電子標識的出租車和警車通過無錫市高浪路瑞景道路口,車輛的信息實時傳到了交警支隊設置的大屏幕上。這標志著全國首批符合國家標準、采用國產芯片的汽車電子標識和讀寫設備正式部署,也意味著無錫成為全國首個啟用汽車電子標識進行智能交通管理的示范應用城市。
2016年2月26日,深圳市宣布正式啟動汽車電子標識應用工作,將率先在重型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校車、教練車、客運車輛等重點車輛上開展示范應用。
有業內專家表示,如果汽車電子標識能夠順利推廣普及,這將是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二十余年來,最具獨創性、規模最大的應用成果,其未來發展值得我們期待。
車聯網
車聯網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通過GPS、RFID、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采集;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的車輛可以將自身的各種信息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通過計算機技術,這些大量車輛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處理,從而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周期。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迅速擴大,我國正在步入汽車社會,與汽車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也日益凸顯,其中汽車與道路、汽車與環境、汽車與能源、汽車與行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都表明我國車聯網市場蘊含著巨大空間。與此同時,國家政府已經明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車聯網發展。
在2016年12月7日舉行的TC汽車互聯網大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智能網聯汽車聯盟秘書長公維潔透露,“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牽頭編制的《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測試規范》即將發布。”而來自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的消息顯示,上述規范出臺后,符合規范的產品將可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
然而,由于產業結構、商業模式、安全法規等瓶頸的存在,我國車聯網目前依然處于初級階段。但相信“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層面對車聯網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思維的逐步滲透,車聯網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期。
開放數據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交通運輸行業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在百PB級別,存儲量預計可達到數十PB。面對增長迅速的數據,從海量數據中快速、準確提取出高價值信息,為管理決策人員提供應需而變的解決方案,從而提升交通管理的預見性、主動性、及時性、協同性、合理性的交通大數據領域發展迅速。而由于交通數據集中掌握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門中,要促進交通大數據的有效利用,將城市非涉密數據有條件地開放,鼓勵企業基于開放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為百姓提供更為智能和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務是必然趨勢。
2016年9月2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通過3~5年時間,實現以下目標:建立健全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體制機制,基本建成協調聯動、高效運轉的行業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完善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技術體系,建立互聯互通的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平臺;圍繞科學決策、精準治理、便捷服務等重點需求,開展一批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協同應用的試點示范。
2016年10月18日,發改委與清華大學在京簽署框架協議,決定啟動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庫。這是國家部委和高校之間的第一個以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庫為主題的框架協議,旨在建立數據類型豐富、數據分析和處理水平一流的平臺,為中國城鎮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1月17日,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交通運輸部攜手百度地圖舉辦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云平臺“出行云”上線儀式。這是全國首個交通領域的出行大數據開放平臺,標志著中國交通運輸數據開放邁出了重要一步。
智慧停車
縱觀我國傳統停車行業,行業現狀包含四大痛點:總量缺口大、結構較分散、管理散亂、智能化水平低。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停車位一位難求、停車體驗差,管理成本高等諸多問題。
眾所周知,隨著汽車的不斷增長,停車位短缺是我國一線大城市面臨的顯著問題。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達到近億個。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與停車項目的深度融合,以“智慧停車”為代表的“互聯網+停車”新業態在近兩年迅速發展。
城市智慧停車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其中,硬件是通過立體停車設備建設而拓寬城市停車的空間;軟件則通過互聯網軟件系統建設來整合城市停車資源。應該說,智慧停車既優化了停車管理環節,又降低了停車時間成本,是未來解決停車問題的發展趨勢。未來,智慧停車將打破城市停車場信息“孤島”,讓城市空閑車位更好地為廣大車主服務。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印發2016年停車場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杭州、深圳6個城市要率先于2016年上半年出臺。鼓勵應用集約化立體停車庫并同步配建充電樁。11月1日,國土資源部網站發布《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強化城市停車設施專項規劃調控,要求城市編制停車設施專項規劃。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大的前景。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于2016年12月8日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暨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透露:交通運輸部將于“十三五”期間加速數據資源開放力度,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行協同和應急指揮平臺;研究推進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交通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重大工程等實現 “可視、可測、可控”;大力推進北斗導航、高分遙感等自主可控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應用。
毫無疑問,目前國內智能交通系統已經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受益于相關鼓勵政策的發布和落實,國內智能交通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相信隨著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和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的落實,智能交通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行業發展將迎來持續穩定的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