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強調,要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成為支柱產業。對此,《規劃》有哪些具體安排?讓我們來解讀《規劃》的相關內容。
新能源汽車:實現規模應用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實施能源戰略調整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在規模、技術、配套設施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僅2016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就達280480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206817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為73663輛。
”十三五”時期,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主要體現在產業化發展上。《規劃》要求,新能源汽車要強化技術創新,完善產業鏈,優化配套環境,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水平,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
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與性能
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欲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分一杯羹,這勢必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與性能的提升。《規劃》強調,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與應用,重點開展整車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結構輕量化設計;提升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配套能力與整車性能;加快安全標準制定和應用;加速智能化技術應用創新,發展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實施分布式新能源與電動汽車聯合應用示范,推動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新能源、儲能、智能駕駛等融合發展。
建設動力電池產業鏈
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必不可少。《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動力電池技術研發,著力突破電池成組和系統集成技術,超前布局研發下一代動力電池和新體系動力電池,實現電池材料技術突破性發展。加快推進高性能、高可靠性動力電池生產、控制和檢測設備創新,培育發展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和關鍵材料龍頭企業。推進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建立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構建基礎設施體系
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難題。《規劃》提出要加速構建規范便捷的基礎設施體系,按照“因地適宜、適度超前”原則,在城市發展中優先建設公共服務區域充電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居民區與單位停車位配建充電樁。完善充電設施標準規范,推進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動高功率密度、高轉換效率、高適用性、無線充電、移動充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及裝備研發。大力推動“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
新能源發展:打造世界領先產業
2016年,我國新能源產業延續高速發展的趨勢。《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快發展先進核電、高效光電光熱、大型風電、高效儲能、分布式能源等,加速提升新能源產品經濟性,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高比例發展的電力體制機制、新型電網和創新支撐體系,促進多能互補和協同優化,引領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
推動核電安全高效發展
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堅持合作創新,重點發展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后處理技術裝備,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示范工程建設。提升核廢料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能力。整合行業資源,形成系統服務能力,推動核電加快“走出去”。
促進風電優質高效開發利用
大力發展智能電網技術,發展和挖掘系統調峰能力,大幅提升風電消納能力。加快發展高塔長葉片、智能葉片、分散式和海上風電專用技術等,重點發展0.5萬千瓦級以上風電機組、風電場智能化開發與運維、海上風電場施工、風熱利用等領域關鍵技術與設備。建設風電技術測試與產業監測公共服務平臺。
推動太陽能多元化規模化發展
加強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太陽能集成應用技術,推動高效低成本太陽能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產業化,建設太陽能光電光熱產品測試與產業監測公共服務平臺。有序推進西部光伏光熱發電開發,加快中東部分布式光伏發展,推動多種形式的太陽能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形成光熱發電站系統集成和配套能力。
積極推動新能源綜合利用
突破風光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加快發展生物質供氣供熱、生物質與燃煤耦合發電、地熱能供熱等,推進新能源多產品聯產聯供技術產業化。加速發展融合儲能與微網應用的分布式能源,大力推動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
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
國家近期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我國將積極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
《規劃》提出,要加快研發分布式能源、儲能、智能微網等關鍵技術,建設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源—網—荷—儲—用”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建立能源生產運行的監測、管理和調度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促進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對接和生產消費智能化。推動融合儲能設施、物聯網、智能用電設施等硬件及碳交易、互聯網金融等衍生服務于一體的綠色能源網絡發展,促進用戶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經濟和能源自由交易發展。
形成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制度環境
制度環境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規劃》指出,要完善調度機制和運行管理方式,建立適應新能源電力大規模發展的電網運行管理體系。完善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國家標準和清潔能源定價機制,建立新能源優先消納機制。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和配套管理體系。將分布式新能源納入電力和供熱規劃以及國家新一輪配網改造計劃,實現分布式新能源直供與無障礙入網。
還有哪些規劃目標與能源相關
“互聯網+”行動
《規劃》: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中國制造+互聯網”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能源深度融合。
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產業
《規劃》:大力提升高效節能裝備技術及應用水平,推進節能技術系統集成及示范應用,做大做強節能服務產業。
提高新材料基礎支撐能力
《規劃》:面向電力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需求,擴大動力電池材料規模化應用范圍。拓展納米材料在新能源等領域應用范圍。
創新生物能源發展模式
《規劃》:著力發展新一代生物質液體和氣體燃料,開發高性能生物質能源轉化系統解決方案,拓展生物能源應用空間,力爭在發電、供氣、供熱、燃油等領域實現全面規模化應用。促進生物質能源清潔應用。
到2020年,新能源發展規劃數據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產值規模達10萬億元以上。
新能源汽車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
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8%以上,產業產值規模超過1.5萬億元。
核電裝機規模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
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1億千瓦以上。
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
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電站、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分別達到6000萬千瓦、4500萬千瓦、500萬千瓦。
數據來源:《“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