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省市加快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朝著協同發展的目標邁進,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建立。
京津冀地區正在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作為唯一的跨省級行政區域,打破行政區劃、在一定區域內系統推進創新改革試驗,有利于多地市之間統籌資源、取長補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命題。在日前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機遇理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京津冀一體化主題,探討環首都經濟圈城市如何實現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目標。京津冀三地不僅要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還要找準功能定位和產業定位,因地制宜構建各具特色、優勢、趨勢的發展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目前京津冀板塊內部分化明顯,差異懸殊,河北的人均GDP是北京的40%、天津的38%,距離北京300公里甚至還有環京津的貧困帶。在京津冀地區,市場化機制滯后,生產要素流動受限,優質的公共資源過度集中在北京和天津,造成大城市病問題突出,加之生態環境矛盾日益加劇,制約了這一地區的發展。
王一鳴認為,協同發展將給城市帶來更多紅利,應打破行政邊界,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要求發展城市群,形成利益共同體,使每個參與方都能在格局中獲益。此外,應完善城市群的布局和形態,解決中小城市過于瘦弱、不同規模城市間缺乏職能分工、規模等級存在斷層的問題。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以協同創新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主動布局,推動產業升級換代。當前,京津冀地區正在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作為唯一的跨省級行政區域,打破行政區劃、在一定區域內系統推進創新改革試驗,有利于多地市之間統籌資源、取長補短。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王春法認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是對協同創新的具體化,以促進創新資源合理配置、開放共享、高效利用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著力調動激發科技創新資源的活力。
王春法表示,目前,三地在區域聯動、政策聯動和園區聯動等方面都探索出了可以推廣的模式,但是也存在跨區域政策認定標準不一、高技術企業需二次認定等問題,跨區域政策協同仍有待加強,避免由于行政區劃造成的制度差異阻礙協同創新的發展。三地在協同創新中應形成梯度格局,根據各自發展情況和資源稟賦各有側重。
如何把區域創新系統落實到具體產業上,形成產業創新體系,也是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搭建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載體,支持企業集團在京津冀合理布局,形成協同創新產業鏈,推進共建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
與會專家提出,應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實現產業版圖重構。區別于過去傳統模式下的產業對接、園區共建式的產業轉移帶動城市發展模式,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城市發展思路的關鍵在于各城市需要從被動承接產業轉移,轉變為依照自身優勢和需求,進行主動規劃、主動選擇、主動參與,并由此激發廣大企業主體參與。尤其是作為三地最主要的產業承接地的河北應根據自身的功能定位,將不再適宜本地發展的產業堅決外移,積極引入和吸納高新技術產業、商貿物流產業、制造業等更為綠色環保、生態集約的產業。
永定城產業共同體項目是此次研討會特邀的研討案例。京津冀(固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甘利明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推動區域城市的共同發展,而作為產業載體的企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永定城是2016年河北重點建設工程之一,總占地面積28平方公里,項目總投資規模3200億元,其中一期智慧商貿區總投資規模716億元,建筑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已經于2016年8月份啟動。永定城一期智慧商貿區以智慧商貿和智慧物流產業為先導建設商貿產業集群,以時尚文創、文化旅游、產業孵化、公園生活建構為產業組成,共同建構全球產業共同體版圖,并最終形成集產、城、游于一體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和北京特色衛星城。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