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金屬筆、鐵基超導……這些神器的技術都源自中科院對科學家自主創新研究的鼓勵。
十幾年前,中科院理化技術所劉靜發現,每當實驗中不小心將液態金屬飛濺到別的物體,比如沾到電腦屏幕上時,它根本就擦不掉,并且越擦越臟。劉靜思考:既然液態金屬在其他物品表面擦不干凈,何不利用這個特點將其做成墨水來寫電路?進而他又想是不是還可以直接由此打印出圖案化的電路?就這樣,劉靜一發不可收拾,相繼發明了液態金屬墨水、液態金屬電子手寫筆和液態金屬電子電路打印機。
液態金屬筆能夠繪制電路,那是不是也可以實現3D立體打印?順著這個思路,世界上第一臺液態金屬機電混合3D打印機也同樣誕生在劉靜的實驗室里。
劉靜所做的這一切,是他和團隊在物質世界里自由探索的收獲。他的研究動力來自純粹的興趣,他的發現方式多是偶然中的思考和不經意實驗的觸發。這些成果都不是寫科研計劃書時能夠想到的,他也總是不愿意把太多時間用到項目書的撰寫和冗長的基金申請上。正因此,研究液態金屬十六七年來,劉靜幾乎沒有就此主題拿到過什么“國字號”的科研經費。“我大多是到產業界去尋求經費支持。”劉靜倒有些超然。
新年伊始,劉靜被“紅包”砸中了。中科院準備連續5年支持他開展科學上的自由探索:你不用寫冗長的項目書、計劃書并進行頻繁答辯,也不用過多擔心在5年后有人來驗收成果,你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任意遨游。
劉靜獲得的支持緣自中科院在今年1月啟動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此計劃支持一批“立志報國、不忘初心、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杰出學者和拔尖青年科學家”開展研究。
遠不止劉靜一人為“紅包”高興。
剛剛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對啟動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支持自由探索十分贊賞,因為他有深刻的體會。
2008年,以趙忠賢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先實現了鐵基超導。在當年5月10日中科院物理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趙忠賢說,假如半年以前有人報考研究生,說想研究鐵基超導,“我相信沒人敢收他。因為原來一直認為磁性是破壞超導電性的原因之一,而鐵是磁性材料,所以沒人考慮用鐵做超導。同樣,任何一個科研管理部門也不敢撥款立項讓我們研究鐵基超導。可現在鐵基超導實現了。”趙忠賢呼吁要支持科學家做自由探索,允許科學家“把打醬油的錢用來買醋”。
沒有自由探索就不會產生鐵基超導這項成果,也就不會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趙忠賢說,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將會對我國科研體制改革、經費支持方式等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自從有了競爭性的科研經費之后,研究基本都是以任務為主。而中科院的這項計劃是以支持人才為主的,這是引進經費競爭機制之后的一個重大變化。”
姚檀棟院士剛剛獲得有“地理學諾貝爾獎”美譽的維加獎,他十分認同趙忠賢的觀點。他說,這是中科院“科研管理的重大轉型,它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會慢慢體現出來。”“此前,科學家絞盡腦汁給自己的研究想新名字,想著怎么寫申請項目的‘本子’。實際上,工作還是那些工作。”姚檀棟說,30多歲正是靜下心來搞科研的年齡,但他們也要寫項目書,操心科研立項,要和別人比較,如果沒有申請成功還要分析原因,看看自己為什么會失敗。現在中科院啟動的這項計劃對年輕人才的成長十分有利。
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改變了科研經費資助的方式,改變了人才培養的模式。當然它也會培養科學家的誠信精神。因為支持的經費基本可以說是無條件的,除了不能用來發人頭費。姚檀棟認為這也在幫助建立著科學家個人的信用體系。
摘自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