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16-09-2017-0003-1 生成日期: 2017-02-03 發文機構: 教育部辦公廳
發文字號: 教技廳[2017]2號 信息類別: 教育信息化
內容概述: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
教技廳[2017]2號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內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總體部署,研究制定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工作實際,認真研究,貫徹執行。
教育部辦公廳
2017年1月25日
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
一、工作思路
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歷次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為發展方向,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總體部署,按照“服務全局、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的原則,大力推動“四個提升”和“四個拓展”,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二、核心目標
2017年,要堅持力度不減、抓手不軟、培訓不松,做到強化示范、突出效果、加強宣傳,協同各方力量,加快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保證以下目標的實現:
一是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學校互聯網全覆蓋、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接入帶寬10M以上的中小學比例達到70%,多媒體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達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比例達到60%。
二是基本形成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框架。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與全部省級平臺及一批市縣級平臺、企業平臺互聯互通。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服務用戶超過7000萬人,支持全國200萬個以上的班級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
三是資源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組織開發266學時的農村中小學教學資源,免費播發使用。開展職業教育資源庫16個項目立項建設和5個項目升級改進。270萬名教師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曬課”,征集年度“優課”2萬堂。
四是以“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為目標,力爭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7500萬個,實現90%以上教師和60%初中以上的學生開通和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完成中小學、職業院校校長和骨干教師“人人通”專項培訓1萬人。
五是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針對不同信息化教學應用模式,試點組建若干區域、學校聯盟。出版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案例集,在基礎教育領域培育形成30個區域和60個學校示范案例。
六是基本完成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00萬名中教師的培訓任務。完成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800人。
七是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基礎數據實現有序共享。印發《教育部教育數據管理暫行辦法》。
八是深入貫徹《網絡安全法》,全面完成教育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定級備案和測評整改,信息技術安全監測和檢查常態化。完成網絡安全綜合治理行動。完成網絡安全專項培訓600人。
三、重點任務
(一)做好教育信息化統籌部署
1.做好教育信息化統籌管理與指導。
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規劃和文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戰略部署,推動落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組織開展實地調研、分片研討,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狠抓教育信息化深化應用、融合創新。召開2017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會,研究部署年度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科技司)
落實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國務院有關“一帶一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寬帶中國、網絡扶貧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責任單位:科技司、相關業務司局)
組織交流、研討和展示活動,多種形式指導和推動地方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責任單位:基礎二司、中央電教館)
開展調研指導,探索制定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推進策略和有效模式。(責任單位:民族司、民族教育中心)
印發“十三五”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完成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換屆。(責任單位:職成司)
(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
2.加快推進中小學“寬帶網絡校校通”。
結合精準扶貧、寬帶中國和貧困村信息化等工作,采取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農村學校互聯網接入,進一步提升學校網絡帶寬,推進“無線校園”建設。督促各地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中重點保障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推動將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和備課環境建設納入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配備師生用教學終端。使具備條件的學校基本實現互聯網全覆蓋、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責任單位:科技司、財務司、督導局、中央電教館)
3.推動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建設。發布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繼續開展中小學百所數字校園示范校項目。充分發揮地方與學校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責任單位:科技司、基礎一司、基礎二司、職成司、高教司、中央電教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
推動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繼續開展“職業教育百所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項目,完成第一批實驗校的中期評估,依托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征集優秀空間,匯聚優質資源、先進技術和院校優秀教育教學成果,并進行推廣應用。(責任單位:職成司、中央電教館)
國家開放大學完成100間云教室建設,實現對中西部基層縣級電大的全覆蓋。啟動基于VR的實驗實訓平臺建設,完成互聯網+智慧教育示范基地建設。(責任單位:國家開放大學)
(三)推動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
4.規范引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制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用與服務的指導意見,出臺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十三五”實施方案,制定適用的體系技術架構和標準規范,并為區域平臺建設和應用提供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完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基礎環境。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教育云規模化應用示范”項目驗收。(責任單位:科技司、中央電教館)
5.提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協同服務能力。
持續完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資源服務。實現國家平臺與全部省級平臺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與主要企業平臺的對接,試點推動基于統一身份認證的網絡學習空間服務模式,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協同服務水平,支持全國200萬個以上的班級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服務教師、學生、家長總量超過7000萬人。(責任單位:科技司、中央電教館、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四)深化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
6.提升中小學數字教育資源服務水平與能力。
配合實施網絡扶智工程,深入推進“三個課堂”的應用,大力推廣“優質學校帶薄弱學校、優秀教師帶普通教師”模式,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輸送到教育薄弱地區,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助力推進教育公平。完成4-6年級英語、科學、美術、音樂1個版本共計266學時數字教育資源建設,并將開發和整合的資源依據教學進度播發到農村中小學校免費使用。(責任單位:基礎二司、中央電教館、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建立樣板校、示范校及實驗區,應用義務教育“人教數字教材”,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有效教學應用模式。做好普通高中及“三科”“人教數字教材”的開發和實驗工作。(責任單位:人教社)
7.繼續推進職業教育資源建設。
繼續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做好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按照“自主建設、省級統籌、擇優入庫、有序支持、驗收監測、持續更新”的方式,組織年度備選項目遴選,立項支持16個項目建設,支持5個資源更新到位、應用效果較好、后續建設規劃科學合理的項目升級改進。(責任單位:職成司)
8.不斷加強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建設與應用。
組織實施在線教育普惠行動,深入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繼續鼓勵本科高校建設并開放高水平在線開放課程,認定一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遴選一批典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共享平臺建設。協調有關部門,推動建立部際協同監管機制。(責任單位:高教司、科技司)
9.加強繼續教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
進一步推進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資源開放與在線教育聯盟建設,推動形成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共享可持續發展模式。大力推動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建立完善信息服務平臺,面向農民工和社會成員開放優質網絡學習資源,助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責任單位:職成司)
啟動建設60門國家開放大學網絡核心課程,以及涵蓋學科基礎、公民素質和職業素養等3個類別50門在線通識課程。繼續建設五分鐘課程,累計達到3萬門,構建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和社群互動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索建立學分認證和累積進階的證書制度。啟動建設50種基于泛在學習的課程全媒體數字教材建設,探索全媒體數字教材的推廣與應用模式。(責任單位:國家開放大學)
10.開發民族雙語和專題教育資源。
完成新疆地區初中階段《數學》雙語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并組織應用,開展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等少數民族學科雙語教學資源建設。(責任單位:民族司、基礎二司、中央電教館、人教社)
繼續做好“中國夢—行動有我”中小學生微視頻、學科德育精品課程等專題資源征集展示活動。(責任單位:中央電教館)
11.推廣中華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
完善全球漢語普通話學習平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測評體系。繼續開展“中華經典資源庫”建設,并宣傳推廣與使用。聯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共同建設“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免費提供給西部農村和民族地區師生使用。(責任單位:語用司、人教社)
完善中國語言資源采錄展示平臺建設,支持各地開展本地語言文化資源展示網等開發應用。(責任單位:語信司、各地教育行政部門)
加強網絡孔子學院建設,完善在線教學教師體系和課程體系,實現網站注冊人數1100萬人、注冊學員65萬人。(責任單位:國家漢辦)
(五)加強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廣度與深度
12.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以“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為目標,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從“三個率先”向普及應用發展。督促和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利用成熟技術和平臺,統籌推進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實現90%教師和60%初中以上的學生擁有網絡學習空間。鼓勵教師應用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校互動、網絡研修、學習指導等活動;鼓勵學生應用空間進行預習、作業、自測、拓展閱讀、網絡選修課等學習活動,養成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的良好習慣;鼓勵家長應用網絡學習空間與學校、教師便捷溝通、互動,關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有效引導學生科學使用空間;鼓勵學校應用空間開展教師考核管理、班級組織管理、學生綜合評價、教學綜合分析。(責任單位:科技司、基礎二司、職成司、高教司、教師司、中央電教館、國家開放大學)
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繼續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合作開展中小學校長、職業院校校長和骨干教師的培訓,與中國移動聯合啟動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全年培訓職業院校校長1000人、骨干教師2000人,中小學校長2000人、骨干教師5000人。(責任單位:科技司、中央電教館)
(六)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
13.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
修訂《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制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運維總體規劃,推進教育部數據中心同城災備中心集成建設,繼續做好異地災備中心運維及災備演練工作。繼續推進各教育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整合和功能優化,健全覆蓋全國各教育階段的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的基礎數據庫,實現基礎數據的有序共享,為政府部門、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責任單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關業務司局)
做好高考綜合改革網上錄取系統試點應用和運維工作。(責任單位:學生司)
做好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及全國征兵網的運行維護和信息服務工作,建設就業大數據平臺。(責任單位:就業指導中心)
14.加強教育行業數據管理與決策支持服務。
印發《教育部教育數據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教育部直屬機關教育數據管理工作,推進各類相關教育數據的規范管理、互聯互通和共享公開、充分應用,確保數據安全,更好地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制定《教育部教育數據資源目錄》,推動教育業務數據資源共享。繼續推進“國家教育科學決策服務系統”建設,構建網絡數據庫和公眾數據服務體系,全面滿足社會公眾的數據服務需求,加快推動省級層面的開發和應用。(責任單位:規劃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15.加快電子政務建設。
制訂《教育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鞏固完善教育電子政務內網,著力部署應用系統,加快實現與直屬單位、部屬高校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電子公文安全可靠應用試點,開展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責任單位:辦公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16.推進教育系統密碼應用。
貫徹落實《全國黨政機要密碼工作“十三五”規劃》,制訂《教育行業密碼應用規劃》。完善信息系統與密碼保障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的工作機制,建立督查和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商用密碼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加強密碼設備管理,完善密碼管理規章制度。組織學習宣傳國產密碼應用,推進實施示范項目,有效降低數據泄密風險,提高安全可控性。(責任單位:辦公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七)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
17.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入普遍應用。
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激發廣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創新的熱情,推動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應用,力爭參與“曬課”教師超過270萬名,重點征集2萬堂“優課”納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優質資源庫,做好“優課”資源的推廣應用。地方各級教育部門結合網上“曬課”和“優課”推薦,組織廣大中小學教師看課學課,開展網絡教研,推廣優秀案例,推動形成“人人用資源、課課有案例”的教學應用環境。大力推進跨學校、跨區域的網絡教研活動,積極促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普及。(責任單位:基礎二司、中央電教館、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組織開展本科高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重構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核心課程群建設與應用,助推教學改革。(責任單位:高教司)
18.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范。
針對翻轉課堂、網絡學習空間、專遞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等不同信息化教學應用模式,試點組建若干個區域、學校聯盟,探索形成一批成熟的、可推廣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驗收工作,出版試點優秀案例集。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廣計劃”,加強專家調研指導和跨區、跨校協同,形成新一批30個區域、60所學校應用典型,出版典型經驗案例集,為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區域和學校提供參考樣板。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加快推廣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教育教學模式。(責任單位:科技司、基礎二司、中央電教館、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19.持續做好教師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訓。
推動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到師范生培養和學校、校長、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完成“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00萬名教師的培訓任務,提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完成初中11個學科300學時網絡課程資源和110件優質培訓微課程建設,啟動高中11個學科250學時網絡課程資源和100件優質培訓微課程建設。(責任單位:教師司)
繼續舉辦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以新任教育廳局長為主,計劃培訓800人。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展本地區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專題培訓。(責任單位:科技司、人事司、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20.推進網絡思想政治與法治教育。
推動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和《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建立中小學網絡黨校培訓平臺,通過信息化方式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黨建團建工作。依托中小學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推動各地各校運用新興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移動終端,通過班級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號等交互手段,團結和聯系廣大中小學生,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責任單位:基礎一司)
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功能和作用。深入實施“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實現各省(區、市)全覆蓋。推進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指導舉辦“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宣傳思想教育優秀作品評選”;推進高校輔導員網絡培訓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加大網絡培訓力度。(責任單位:思政司)
加強普法網建設,與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律師協會等單位合作,為學校提供法律、安全預警等在線咨詢服務,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師網絡培訓,繼續舉辦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擴大優秀法治教育資源覆蓋面。(責任單位:政法司)
21.以區域為單位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統籌推進的基礎上,要著力加強對本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與教學點的支持力度。地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著力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指導,加大對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力度。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逐步建立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加強信息化專業隊伍建設。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教育信息化行政職能管理部門,完善組織領導體制,將教育信息化作為重點任務,納入年度教育工作要點,統籌推進落實。整合教研、電教、信息、裝備等教育系統專業機構的力量,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服務支撐機制。(責任單位: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八)提高教育行業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22.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與人才培養。
開展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的專題培訓,面向管理人員組織3期培訓班,面向技術人員組織2期培訓班,共計600人次,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重視程度,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決策水平和技術人員的技術防護能力。(責任單位:科技司、人事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參與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辦好“教育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及“校園好網民培養選樹計劃”。繼續開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專題培訓。推進“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及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成75所部屬高校全聯網。(責任單位:思政司)
組織指導相關單位制訂《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培養方案》。(責任單位:研究生司)
23.開展網絡安全綜合治理行動。
以“治亂、堵漏、補短、規范”為主要目標,面向教育行業,治理網站管理亂象,推進網站建設運行和內容發布規范化;堵塞信息系統(網站)安全漏洞,提高信息系統(網站)的安全防護能力;補齊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短板,全面推進教育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完成定級備案和測評整改;健全、完善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責任單位:科技司、辦公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開展教育行業網絡安全專項檢查,通過單位自查、遠程檢測、現場抽查的方式,系統排查教育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責任單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24.增強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
健全教育行業信息系統名錄,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研究教育行業網絡安全形勢,探索建立教育行業態勢感知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網站)安全監測,加強與網絡安全職能部門、專業機構、高校組織和企業的合作,形成安全威脅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實時通報、限期整改、跟蹤核查,確保安全威脅修復。(責任單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加強網絡安全應急處置與響應,研究制定教育行業信息技術安全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明確各類安全事件的處置流程和要求,切實提高安全事件的處置效率。制定重要時期網絡安全保障工作方案,落實責任,保障重要時期教育行業網絡安全。(責任單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九)強化教育信息化支撐保障措施
25.完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
協調財政部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轉移支付力度和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支持力度,并引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責任單位:財務司、督導局)
推動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并按照財教〔2013〕342號、343號和財教〔2014〕47號文件要求,滿足學校信息技術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開支需求。(責任單位:科技司、財務司、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推動建立政府和市場作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機制。持續推進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合作,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責任單位:科技司、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26.加強教育信息化專家團隊和研究基地建設。
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教育管理信息化專家組等專家機構的作用,支持開展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和標準規范研制,發布《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6)》、教育信息化國際進展報告等。(責任單位:科技司)。
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信息化發展狀況監測、評估指標與方法實證研究,啟動基于政府、市場、學校三個層面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狀況調查,形成政策建議報告。完成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研究。推動未來學校研究計劃,籌備成立未來學校研究中心,研制未來學校評價標準,擴大試點地區和試點學校,發布《2017年度中國未來學校發展報告》和英文版《中國未來學校白皮書》,召開“一帶一路”未來學校研討會。(責任單位:中國教科院)
研制《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指南》,實施中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縣級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監測”項目。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信息化設備配備標準與運維政策機制研究。(責任單位:中央電教館、裝備中心)
27.拓展教育信息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推進實施《青島宣言》和2030年教育議程,落實教育信息化合作備忘錄,做好教育信息化信托基金各項工作,開展國際項目試點,參加第二屆世界開放教育資源大會。落實《亞太經合組織教育戰略》,在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框架下推動教育信息化合作。支持參與教育信息化相關國際會議,分享教育信息化中國理念和案例,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加強與英特爾、微軟、IBM等跨國公司合作,助力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責任單位:教科文秘書處、科技司、國際司)
28.做好教育信息化宣傳報道。
加強組織策劃,做強正面宣傳,加大新聞發布,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特別是新媒體手段,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宣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署、重要舉措、重要成就,充分展現各地各校信息化工作創新經驗,《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臺也進一步加大報道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責任單位:科技司、新聞辦、教育電視臺、教育報刊社)
摘自《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