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副局長孫大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就質量提升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這是全國人大新聞中心首次以質量提升為主題組織專場記者會。
今年重點抓十類消費品質量提升
在評價我國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時,支樹平用“有喜有憂”形容:“‘喜’在穩中有進,2013年至2016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重要產品質量有明顯進步,去年10類重點消費品合格率提升了5.2%,電商產品質量提升了11%,出口工業品因質量問題被退貨的批次去年下降了13%;‘憂’主要體現在產品方面,一部分產品檔次還比較低,特別是中高端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在質量發展環境上,部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在質量技術基礎上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今年將如何組織質量提升行動?支樹平表示,要找準著力點,牽住牛鼻子,打好組合拳。“找準著力點是抓住各地的主打產業、主打產品提升質量,今年再抓10類大家關注的消費品來提升質量;牽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標準、提升標準,實施標準提檔升級;打好組合拳,就是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充分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提升質量。”支樹平表示,今年將重點抓質量攻關和整治,“對質量短板,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提出技術改進提升方案。對一些產品生產集中、假冒偽劣又多的重點地區實行區域整治、集中整治、掛牌督辦,甚至要約談當地負責人,必要時候亮‘黃牌’,堅決打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對此,支樹平表示,今年要樹立一批質量標桿,培養一批“隱形冠軍”,同時抓好品牌建設,“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響的中國品牌”。
擴大“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
在支樹平看來,為“走出去”提供支撐、為對外開放提供便利是質量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在回答如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問題時,支樹平說:“我們建立起檢驗檢疫監管信息化系統,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推進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同時,在技術合作方面,我們與沿線27個國家和地區簽了62個合作文件,制定了標準聯通‘一帶一路’的規劃。”
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不能放松質量監管。支樹平表示,質量安全的底線始終沒有放松。比如通關一體化,讓“保安全”更便利、更有效率、更精準。因為全國檢驗檢疫系統聯通成了一個大的溯源和執法互助的體系。“我們現在更好地運用風險管理,把全國進出口商品進行分類,風險高的、信譽好的企業,可以減少一些抽檢頻次。對風險高的、不講誠信的、有不良記錄的,要加嚴檢驗,甚至停止報檢。”支樹平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孫大偉表示,去年5月,“三同”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建立,公眾可以查詢“三同”產品和企業信息,及實體店和網店的銷售渠道信息。目前全國已有1180家企業、5000種商品在公共服務平臺上上線。“我們將進一步擴大‘三同’實施范圍,特別是著力加強對‘三同’產品的質量和生產企業的監管。”孫大偉說。
嚴監管著力培育“品質電商”
全面提升質量,仍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在回答如何應對標準缺失和標準滯后問題時,田世宏表示,“第一是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目前已經完成了對13200多項強制性標準的清理評估,其中,有超過50%的強制性標準需要廢止或者轉化為推薦性標準;二是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三是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目前有466家社會團體制定了737項團體標準;四是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大約有7萬多家企業在近一年時間里公開了28萬項標準,覆蓋產品46萬種;五是改善和完善標準的制定方式;六是不斷提升標準的國際化水平,中國去年提交的國際標準提案達到160項,同比增長113%,中國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數量首次突破了國際標準新增量的50%”。
對于加強網購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質量安全管理,支樹平表示:“質檢總局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產品風險監測中心,跨境電商也成立了風險監測中心,我們也組織了‘神秘買家’,在網上買樣品進行檢測,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僅去年一年,抽檢了6891批網上樣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
支樹平說,“我們成立了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專門研究電子商務標準,形成電商體系的標準‘過濾系統’,專門為‘3C’認證開通了‘云橋’系統,支持阿里巴巴、京東等7家主要電商平臺,與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數據庫進行對接。1年多來,交互的證書信息有102萬項。同時,幫助電子商務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品質控制體系,提高自檢能力。今年將繼續加大監督抽查力度,著力培育‘品質電商’”。
摘自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