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蕪湖 2017年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中,“智能制造”再度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議題中的熱詞,李克強總理更是在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低壓電氣領軍企業,德力西電氣早于2012年便開始大力布局智能制造。目前,德力西電氣蕪湖工廠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已達每千人80臺,整體自動化率超50%以上,部分生產線自動化率約達到90%,領先于電氣行業全球自動化生產水平。
德力西電氣總裁齊毅夫表示:“推動創新研發、提升產品品質是行業領軍企業的使命。智能制造幫助德力西電氣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未來,我們也將加大人才培養與創新研發力度,進一步推動工廠智能化建設,引領中國電氣產業轉型升級。”
得益于系統化的布局及過億人民幣的投入,德力西電氣已成功將智能制造貫穿于研發、制造、檢測及倉儲等各個環節。在研發中,德力西電氣率先采用行業領先的仿真軟件進行零部件設計和繪制,確保所有零部件的公差一致;在用料選擇中,德力西電氣采用自動化系統反復對比各項指數,僅選用綜合表現最佳的原料進行投產;在生產制造中,對于一些標準流程、重復性高的工序,德力西電氣引入定制化機器人取代人工,以解放出人工勞動力,從事流程變化大或更具創造性的工作。在檢測環節,德力西電氣采用多達7重關卡的自動化檢測體系檢測,確保產品所有性能參數百分百合格后,才能最終自動進入倉庫;在倉儲環節,德力西電氣的自動化程度更是到達了一個業界的新高度,通過配備AS/AR、ASS等高度智能化的操作系統,德力西電氣立體倉儲實現了全過程計算機控制,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提高了庫存精度,能夠使貨物快速有效地發往全國11個物流中心以及主要客戶的手中。
據悉,目前德力西電氣蕪湖工廠自動化項目生產效率提升68%,節約了約600人的人工成本,超過工信部制定的工廠智能化標準1,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
不僅如此,德力西電氣還創新性地將互聯網技術與電氣制造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為每一個零部件貼上唯一的身份證——二維碼,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產品從制造、庫存、銷售、使用狀態全程追蹤與可視化體驗。“智能制造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創新,更是代表著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我們期待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制造可以給德力西電氣和整個行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齊毅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