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3月18日至2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國制造業發展已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創新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主引擎。
苗圩表示,加強制造業的發展動力,關鍵是實施好創新驅動的戰略。近年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并顯示出強大活力和動力,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他舉例說道,ARJ21—700型新渦扇支線客機正式投商業運營,C919大型客機完成大部分地面實驗即將實現首飛。
“在肯定成績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制造業創新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仍存在一些制約創新的短板和弊端。”苗圩認為,從扶植政策上看,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還存在落實不到位問題,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門檻高,制造業企業受惠面偏小;從激勵機制看,充分調動創新人才積極性的制度環境有待改善,有利人才、信息、風險資本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的機制還需完善;從服務體系看,支撐企業開發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還不多、能力還不強,大型科研設備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不夠;從社會環境來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還沒有形成,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處在較低水平。
針對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苗圩表示,首先要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彌補創新鏈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間的缺失環節,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充分依托企業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現有基礎上加快推進新材料、機器人等創新中心建設,指導和推動省級創新中心建設。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破解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等難題。
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啟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的重大工程,加快論證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網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重大工程。加快車聯網推廣和應用,在戰略必爭領域搶占發展高點。
三是夯實工業發展基礎能力,針對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關鍵技術和產品的急需,支持優勢企業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重點領域發展的基礎性瓶頸。要開展示范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完成首臺套、首批次的政策,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強化平臺支撐,布局和組建一批研發中心,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
四要實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的結構調整。建立健全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裝備科研生產體系,促進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化,推動軍民結合型產業快速發展,形成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強大的牽引力和推動力。
五是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領軍人才和優秀團隊的引領作用,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加快建設多層次的制造業創新人才隊伍。
六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和行業壁壘,消除阻礙創新要素合理流動的人為因素。深化市場準入制度的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構建公平市場競爭秩序。完善創新主體的激勵機制,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多種手段,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旨在“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是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自2000年創辦以來,為推動中外發展政策交流與國際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本屆論壇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經濟全球化、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驅動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