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正式出臺,以打造區域性大數據中心城市為目標,合肥計劃于2020年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政府管理新機制——這是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落實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又一省會級城市做出的舉措。自2015年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在貴州誕生至今已有多個省市出臺了地方性大數據發展規劃。
“從政府管理創新到社會治理現代化無不仰賴于大數據的驅動。”國脈互聯董事長楊冰之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動能和燃料,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數據社會。
“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利用水平直接決定智慧城市建設的品質和高度。”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指出。
大數據帶來城市智慧
2017年春運期間,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與騰訊云、騰訊地圖云計算、位置大數據服務相結合,發布了一款新的春運神器——“廣東交通發布”公眾號。這款公眾號提供火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客運站和港口等交通樞紐的擁堵情況和出行指南,主要包括“熱力地圖”、“遷徙分析”、“出行指數”等功能,讓市民事前選擇經濟便捷的出行方式。
“其中,熱力地圖是借助人群個體攜帶手機終端的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動態反映人群聚集行為的一種地圖呈現。”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張黎明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廣東省交通發布公眾號推出的熱力地圖不僅對老百姓春運出行非常有益,對相關政府部門應急管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早在上海“12?31”外灘跨年夜擁擠踩踏事件后,各大互聯網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都在互聯網上發布了當時外灘地區的人群聚集熱力圖。2016年10月珠海市珠海航展現場指揮部也采用了電信運營商提供的熱力地圖進行動態的人群聚集預警分析。
“本次‘廣東交通發布’的春運神器是大數據在交通領域的前瞻性典型應用,使科學的調圖手段讓資源與需求配置更加合理。” 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副會長劉鵬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運用大數據的目的是為人服務。 “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請接通我兒子的電話。”一位家住福建安溪縣湖頭鎮的已看不清手機屏幕的72歲老人洪珠治撥通968962服務熱線后與客服的對話。
968962是福建省泉州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出的服務熱線,之所以能立即為老人轉接電話,是因為在服務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上已經事先錄入的所有用戶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屬聯系方式、健康狀況等數據信息,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客戶的需求傳遞給服務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員。
據悉,從2014年10月運行至今,泉州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由原先的兩個區延伸到全市,用戶量也由試點時的7000多戶拓展至3萬多戶,并主動呼出關愛老人12.2萬余次。2016年,泉州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更榮膺泉州市年度十大智慧城市建設優秀應用。
“建設智慧城市,大數據不能缺席。”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大數據可實現對交通、醫療、民生等城市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形成具備可持續、內生動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智慧宜居新形態。
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在我國,政府擁有80%的數據資源。一直以來,政府的大數據都是一座極其豐饒的 ‘富礦’,蘊藏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挖掘’。”合肥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范觀兵表示,數據只有實現開放共享,大數據戰略才會成為“有源之水”。
盡管作為地市級大數據中心“起源地”的合肥市早在2006年就建立起全國首個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處理平臺,但與全國各地一樣,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政務大數據“各自為政”現象。“合肥每個部門目前都建成了比較完備的信息化平臺,但是尚未實現互聯互通,這樣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不利于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應用。”范觀兵坦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指出,首要之策是完善立法和規范管理,實現大數據的開放和共享。其次是通過軟硬件更新和創新,打造高端、安全的大數據生態環境。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主要任務是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十三五”規劃也強調,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那么,如何實現上述目標,讓大數據和社會民生自由結合,構建出更為磅礴的大數據時代的創造力,需要實踐。
“合肥市各級領導干部要培養大數據思維,通過大數據運用,促進政府治理水平提高和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合肥市市長凌云在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上說,大數據時代,政府要能“領跑”。把數據變成“會說話”的活數據,提高社會治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據悉,2017年,合肥市將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在大數據條件下,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體系’‘智慧決策體系’‘陽光權力平臺’將逐漸成為現實。”范觀兵如此闡釋大數據對社會治理的作用,比如,在權力監督上,依托大數據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促進依法行政和簡政放權。在市場監管上,建立市場經濟參與主體的信用代碼庫,完善公共信用平臺建設,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聯動響應、失信懲戒的市場監管機制。
作為全國信息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前列的城市,上海政府部門帶頭示范,率先探索推進公共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目前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的開放內容,已基本覆蓋了資源環境、道路交通、信用服務等各市級政府部門的主要業務領域,累計開放數據資源超過1000項。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大數據發展實施意見》,通過持續推動政務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工作,促進政企數據融合,激發社會各方對公共數據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增值利用,積極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如何讓更多的人用上大數據,體驗大數據帶來的成果,在加快數據開放共享同時尚需提升數據的開發水準與程度。”楊冰之指出,如今數據如何運營、如何增值關系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效。 “為充分發揮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驅動作用,”孫丕恕建議,在云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整合政務數據、物聯網數據、互聯網數據,搭建智慧城市基礎數據庫;并建立專門的大數據運營機制,創立大數據交易與資產流通體系,開發城市運行體征監測、智慧協同監管、應急指揮調度、智能預測分析、城市綜合評價等智慧應用,為城市運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摘自《中國城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