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區域發展的協同疊加效應不斷顯現。地區間基于發展現狀與潛力,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在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興增長動能、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方面下功夫,確保區域經濟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激發了未來發展潛力。
然而,在整體轉型的環境下,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依然存在。日前,本報記者分赴東北老工業基地,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西部地區,探訪當地在推進改革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總結他們的經驗以及在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期待。
2016年,中國一汽集團公司交出的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全年生產整車317.5萬輛,同比增長12.3%;累計終端銷售汽車314.8萬輛,同比增長11%,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利潤總額超過國務院國資委下達的指標,盈利能力居國內汽車行業前列。
一汽實現高質量增長的背后,是東北地區逐步踏上區域振興新征程的縮影。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重要的農業基地,東北地區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曾經為我國建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作出過突出貢獻。
近年來,受長期形成的深層次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加上周期性因素和國際國內需求變化的影響,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過,過去一年來,東北地區注重激發內生動力,注重發展動能轉換,注重新增長領域培育,新的增長因素和力量正進一步匯集,經濟運行緩中趨穩,實現了“十三五”平穩開局。
傳統產業升級在加快
在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員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生產之中。吉林化纖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3年以來,公司以創新為主線,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加快創新發展和升級轉型,步入了良性運營軌道。
2016年,吉林化纖實現工業總產值62.45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收入68.95億元,同比增長12.8%;比2015年增盈2.13億元。
下大力氣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吉林化纖在逆境中取得突破的秘訣,也是吉林省激發經濟活力的重要一招。
吉林省省長劉國中說,過去一年來,吉林省針對結構性問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經濟、新業態,促進新舊動能有序轉換。
在結構調整中,吉林省重點提升“老三樣”: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壯大“新四樣”:醫藥健康、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和旅游業,推動形成了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產業體系。
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遼寧省面臨的“去產能”任務并不輕。2016年,遼寧省化解煤炭產能1361萬噸,超額完成國務院下達的年度任務;化解鋼鐵產能6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務。
過剩產能的退出,給遼寧省的經濟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不過也讓遼寧省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遼寧省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推進首批50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建設。目前,遼寧省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17.2%,石化產業精細化工率51.5%,均提高1個百分點。
黑龍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曾經十分倚重能源工業。2012年,全省能源工業占經濟總量的20%。近年來,黑龍江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減少工業經濟增長對資源密集型產業的依賴。2016年,省能源工業占經濟總量下降到不足10%。
“預計2016年經濟總量比2012年增加1400多億元,但能源工業已比2012年減少1600億元左右,這‘一增一減’,意味著我們在能源工業之外創造了3000多億元的經濟總量。”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
新動能正在培育形成
讓機床像手機一樣便于操作、易于互聯,可能嗎?
沈陽機床集團自主研發的i5系列機床,不僅讓這一想法變為現實,也讓自己向“以高端智能制造為核心、服務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工業服務集團”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i5的大獲成功,也為東北重振工業雄風指明了方向:必須牢牢依靠創新,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地區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不過,多年來,東北地區的工業發展明顯存在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和產品比重較高,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相互交織等一系列問題。
加速打造工業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東北地區躲不過去的一道必答題。
遼寧省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葫蘆島承接產業轉移項目36個,朝陽推進“五個一工程”,在每個縣區都搭建了項目集聚平臺。其中,營口、盤錦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分別為270個和131個。大連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建成,沈陽至鐵嶺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通車,京沈客專遼寧段工程過半,大連英特爾存儲芯片、鞍山緣泰石化、撫順石化油品深加工、丹東黃海新能源汽車等一批結構調整項目投產運營。
與此同時,遼寧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加速發展,沈陽機器人產業主營收入增長27.3%,i5智能機床銷量增長4倍。鞍山激光產業園、盤錦遼東灣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26%和12%,本溪藥都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5%。
吉林省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吉林一號”衛星在農業、林業等領域推廣應用,重載荷智能物探專用無人直升機實現首飛。啟動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7.7%。打好服務業發展攻堅戰,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
黑龍江省則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進一步提高“黑龍江制造”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支持重點裝備制造企業,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促進裝備制造業高端化,重點發展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汽車、農機裝備、海洋裝備等產業。同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智能制造,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促進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應用,突破工程化、產業化瓶頸。
加快孕育區域創新體系
東北地區的振興,離不開創新。《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著力鼓勵創新創業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有力支撐。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東北地區已經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打造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模式。
黑龍江省積極推動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新創業。繼續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連續兩年舉辦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投資大會等對接活動165次,330個項目簽約56.8億元;新注冊科技型企業3120家,兩年累計達5236家,形成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科技型企業1076家,其中省政府引導支持哈工大新成立衛星技術、大數據產業、利劍集團、環境集團等科技企業,哈工程新成立哈船特裝、航士科技、哈船新材料等科技企業,兩校兩年共成立158家。樂業眾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中航愛創客等專業孵化器建成運行,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50家,累計達161家。
遼寧省出臺了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和三年滾動計劃,沈陽渾南區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大連高新區“雙創”工作被納入國家整體眾創空間示范體系。
目前,遼寧省已組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38個、創新戰略聯盟12家。攻克核心關鍵技術34項,開發重大產品18個。備案眾創空間105家,創業孵化基地吸納企業9500多戶,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新創業之路。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500多人,企業博士后設站單位增至208家。
吉林省則直面創業創新短板,通過“雙創”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優勢,沖破體制機制束縛,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隨著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激勵政策接連出臺,吉林省閑置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不斷被點燃,各類市場主體不斷創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打開新市場,形成了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嶄新發展格局。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