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展改革委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7年5月
目 錄
前言
一、時代呼喚:從理念到藍圖
二、合作框架:從方案到實踐
三、合作領域:從經濟到人文
四、合作機制:從官方到民間
五、愿景展望:從現實到未來
結束語
前 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融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國主張;更體現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責任擔當。
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中國發表《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以期增進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了解,展示共建“一帶一路”的豐富成果,增進各國戰略互信和對話合作,為攜手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時代呼喚:從理念到藍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激發出強大的生產潛力,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和生活效率,人類在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利益紐帶不斷密切,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多: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全球化面臨新的艱難險阻,符合全人類利益的開放合作理念面臨威脅;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未能反映客觀變化,體制機制革新進展緩慢;發達經濟體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卻尚未開啟現代化的大門;全球貿易投資體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尚未成型;相當多的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區域、次區域發展面臨瓶頸制約。面對困難挑戰,唯有加強合作才是根本出路,正基于此,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是公開、透明、開放,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增添正能量的合作;是傳承絲綢之路精神,追求互利共贏和優勢互補的合作;是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球經濟治理新體系的合作;是推動要素高效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是推動地區發展,促進繁榮穩定,擴大文明對話和互學互鑒的合作。
中國愿意將自身發展形成的經驗和基礎,與各國的發展意愿和比較優勢結合起來,以共建“一帶一路”作為重要契機和合作平臺,促進各國加強經濟政策協調,提高互聯互通水平,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雙多邊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其平等包容的外在特征和契合實際的內在特點,體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利益,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新共識,展現了中國夢與世界夢相互聯通,各國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為推動理念變為現實,2015年3月,中國政府授權有關部門對外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框架,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未來描繪了宏偉藍圖。
二、合作框架:從方案到實踐
中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沿
線國家的合作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由規劃設計方案變為各方參與的合作行動。
(一)達成合作共識
中國主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戰略、發展愿景、總體規劃等有效對接,尋求共建“一帶一路”的合適切入點。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多個國家表達了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和參與意愿,中國與3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4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涵蓋互聯互通、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領域。2015年7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烏法宣言》,支持中國關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2016年11月17日,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協商一致通過決議,歡迎共建“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呼吁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344號決議,呼吁國際社會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同各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經社會、世界衛生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
中國政府對共建“一帶一路”高度重視,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為落實好已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有步驟地推進同相關國家的合作。按照協商一致的原則,與先期簽署備忘錄的國家共同編制雙邊合作規劃綱要,編制并簽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規劃綱要和中哈(薩克斯坦)、中白(俄羅斯)、中捷(克)對接合作文件,開展同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波蘭、匈牙利等國的規劃對接。
(二)構建頂層框架
根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倡議和新形勢下推進國際合作的需要,結合古代陸海絲綢之路的走向,共建“一帶一路”確定了五大方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大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根據上述五大方向,按照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和空間布局,中國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框架。“六廊”是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六路”指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和空間綜合信息網絡,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主要內容。“多國”是指一批先期合作國家。“一帶一路”沿線有眾多國家,中國既要與各國平等互利合作,也要結合實際與一些國家率先合作,爭取有示范效應、體現“一帶一路”理念的合作成果,吸引更多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多港”是指若干保障海上運輸大通道安全暢通的合作港口,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節點城市,進一步繁榮海上合作。“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體框架,為各國參與 “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導向。
(三)共建經濟走廊
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經過亞歐大陸中東部地區,不僅將充滿經濟活力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聯系在一起,更暢通了連接波斯灣、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合作通道,為構建高效暢通的歐亞大市場創造了可能,也為地處“一帶一路”沿線、位于亞歐大陸腹地的廣大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經過亞洲東部和南部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區,連接沿線主要城市和人口、產業集聚區。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和在建的地區鐵路、公路、油氣網絡,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系到一起,經濟效應輻射南亞、東南亞、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區。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由中國東部沿海向西延伸,經中國西北地區和中亞、俄羅斯抵達中東歐。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以中歐班列等現代化國際物流體系為依托,重點發展經貿和產能合作,拓展能源資源合作空間,構建暢通高效的區域大市場。截至2016年底,中歐班列運行路線達39條,開行近3000列,覆蓋歐洲9個國家、14個城市,成為沿途國家促進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重要平臺。中哈國際物流合作項目進展順利,已成為哈薩克斯坦開展貿易和跨境運輸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比雷埃夫斯港運營順利,為中希(臘)互利共贏作出貢獻。
中蒙俄經濟走廊。2014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5年7月9日,三國有關部門簽署了《關于編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6月23日,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首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規劃綱要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由中國西北地區出境,向西經中亞至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和地中海沿岸,輻射中亞、西亞和北非有關國家。2014年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哈(薩克斯坦)兩國元首見證簽署了《中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與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中土雙方就開展土耳其東西高鐵項目合作取得重要共識,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以中國西南為起點,連接中國和中南半島各國,是中國與東盟擴大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的重要載體。2016年5月26日,第九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發布《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倡議書》。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等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啟動編制雙邊合作規劃綱要。推進中越陸上基礎設施合作,啟動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中老鐵路,啟動中泰鐵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設立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探索邊境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兩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遠景規劃的聯合編制工作。2015年4月20日,兩國領導人出席中巴經濟走廊部分重大項目動工儀式,簽訂了51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其中近40項涉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巴友誼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升級改造二期、中巴經濟走廊規模最大的公路基礎設施項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順利開工建設,瓜達爾港自由區起步區加快建設,走廊沿線地區能源電力項目快速上馬。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連接東亞、南亞、東南亞三大次區域,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海域。2013年12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中國昆明召開,各方簽署了會議紀要和聯合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政府間合作。2014年12月召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廣泛討論并展望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前景、優先次序和發展方向。
三、合作領域:從經濟到人文
共建“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既開展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貿易投資等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也重視推動沿線國家之間多種形式的人文交流,實現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發展。
(一)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跨國、跨區域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合作方向。中國政府鼓勵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鐵路、公路、港口、電力、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區互聯互通,造福廣大民眾。
——對接建設規劃。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立由主管部門牽頭的雙多邊互聯互通政策協商和對話機制,同時重視發展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將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納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國政府部門與歐盟委員會簽署諒解備忘錄,啟動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合作。中國、老撾、緬甸和泰國等四國共同編制了《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發展規劃(2015-2025年)》。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通過中國提出的建立 “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 倡議。
——銜接質量技術體系。中國在尊重相關方主權和關切的基礎上,推動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標準、計量和認證認可體系方面的合作。中國政府部門發布了《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年)》、《共同推動認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計量合作愿景和行動》,推進認證認可和標準體系對接,共同制定國際標準和認證認可規則。中國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努力,促進計量標準“一次測試、一張證書、全球互認”,推動認證認可和檢驗檢疫“一個標準、一張證書、區域通行”。
——促進運輸便利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簽署了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關于沿亞洲公路網國際道路運輸政府間協定》在內的16個雙多邊運輸便利化協定,啟動《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便利化措施,通過73個陸上口岸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與“一帶一路”沿線47個國家簽署了38個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與62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民航直航已通達43個國家。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的意見》,推動各國互聯互通法規和體系對接,增進“軟聯通”。
——推動項目建設。中老鐵路、匈塞鐵路、中俄高鐵、印尼雅萬高鐵、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中巴喀喇昆侖公路二期升級改造、比雷埃夫斯港、漢班托塔港、瓜達爾港等標志性項目建設取得進展。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建成通車,這是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哈薩克斯坦南北大通道TKU公路、白俄羅斯鐵路電氣化改造,以及中國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實施的鐵路隧道等項目,將有效提升所在國運輸能力。中國愿與有關國家一道,繼續打造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非歐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和區域、次區域物流運輸效率。
——聯通能源設施。中國積極推動與相關國家的能源互聯互通合作,推進油氣、電力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與相關國家共同維護跨境油氣管網安全運營,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俄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保持穩定運營,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和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相繼開工,中巴經濟走廊確定的16項能源領域優先實施項目已有8項啟動建設。中國與俄羅斯、老撾、緬甸、越南等周邊國家開展跨境電力貿易,中巴經濟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區域電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合作機制不斷完善。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資源開發和電網建設改造,中興能源巴基斯坦QA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光伏發電項目,吉爾吉斯斯坦達特卡—克明輸變電、老撾胡埃蘭潘格雷河水電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等項目有助于緩解當地電力不足的矛盾。
——打造信息網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截至2016年底,中國通過國際海纜可連接美洲、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北非和歐洲地區,通過國際陸纜連接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老撾、緬甸、尼泊爾、印度等國,延伸覆蓋中亞、東南亞、北歐地區。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與土耳其、波蘭、沙特阿拉伯等國機構簽署了《關于加強“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促進信息互聯互通的諒解備忘錄》,推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信息經濟等領域合作。
(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建立了緊密的經貿聯系,有力地促進了各國經濟和產業發展。中國重視進一步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的經貿伙伴關系,致力于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續的貿易體系。
——密切經貿聯系。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與結構持續優化,貨物貿易平穩增長,服務貿易合作出現新亮點。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9478億美元,占同期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25.7%。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進出口總額1222億美元,占同期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15.2%,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在產業轉型升級、內需持續增長和消費需求升級的多重驅動下,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供了廣闊的經貿合作機遇。
——構建“一帶一路”自貿區網絡。中國倡導更具包容性的自由貿易,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積極開展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中國—格魯吉亞自貿談判已經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區等協定談判取得重要突破。推進中國—海合會、中國—以色列、中國—斯里蘭卡以及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第二階段談判,推動中國—尼泊爾、中國—孟加拉國自貿區和中國—摩爾多瓦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
——推動貿易便利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海關大通關體系建設,與沿線海關開展“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合作。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加快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建設,實現“進口直通、出口直放”。在口岸開辟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發布《“一帶一路”檢驗檢疫合作重慶聯合聲明》、《“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合作聯合聲明》、《第五屆中國—東盟質檢部長會議聯合聲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了78項合作文件,推動工作制度對接、技術標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電子證書聯網。
(三)擴大產能與投資合作
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擴大相互投資,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另一優先合作方向。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一些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政府支持本國優勢產業走出去,以嚴格的技術和環保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多元化投資,培育雙邊經濟合作新亮點。
——擴大合作共識。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同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等27個國家簽訂了國際產能合作文件,與東盟10國發表《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與湄公河5國發表《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開展了規劃、政策、信息、項目等多種形式的對接合作。與俄羅斯在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成立了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協調兩國非能源產業的投資合作。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中國按照市場主導和互利共贏原則,與有關國家圍繞原材料、裝備制造、輕工業、清潔能源、綠色環保和高技術產業等領域,實施了一系列合作項目,提升東道國產業發展水平,創造稅收和就業崗位。
——共建合作平臺。截至2016年底,中國在沿邊省區設立了7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17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和2個雙邊邊境經濟合作區,并與尼泊爾、緬甸、蒙古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就雙邊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開展深入磋商,取得積極進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正在建設的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是深化投資合作、移植復制中國發展經驗的重要載體。中白工業園、泰中羅勇工業園、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境外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成為中國企業集群式走出去的平臺和友好合作的象征。中國部分地區結合自身特色,積極探索建設“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園區,打造面向歐亞、對接周邊的現代國際貿易聚集平臺。
——促進投資便利化。作為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大國,中國支持跨國跨地區的投資便利化。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寬外資準入,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營造高標準的國際營商環境,吸引各國來華投資。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中國對這一區域投資145億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8.5%,新簽署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260億美元,增長36%。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進程加快,截至2016年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大部分國家建立了經貿和投資合作促進機制。中國還與“一帶一路”沿線54個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共同為企業享有稅收公平待遇、有效解決糾紛創造了良好的稅收和法律環境。
(四)拓展金融合作空間
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穩定的融資環境,也有利于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價值鏈創造,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有關機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網絡化布局,創新融資機制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加強金融合作機制對接。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日益密切,與俄羅斯、中亞地區金融合作不斷深化,與歐盟的金融合作水平持續提升。發揮東盟與中日韓(10+3)金融合作機制、上合組織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合組織銀聯體、東亞及太平洋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組織、中國—東盟銀聯體以及中亞、黑海及巴爾干地區央行行長會議組織等機制作用,加強金融政策溝通。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并建立2400億美元的區域外匯儲備,促進地區金融形勢穩定。中國于2016年1月正式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通過高層交往、聯合融資、貿易投資合作和政策溝通等方式,不斷加深交流合作。
——打造新型合作平臺和創新融資機制。2015年12月25日,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正式成立,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重點支持地區互聯互通和產業發展。截至2016年底,亞投行已為9個項目提供了17億美元貸款,涉及印度尼西亞、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的能源、交通和城市發展等急需項目。中國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首期注冊資本金100億美元,通過以股權為主的多種方式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16年底,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項目,承諾投資額累計約60億美元,項目覆蓋俄羅斯、蒙古國以及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涵蓋基礎設施、資源利用、產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絲路基金還出資20億美元設立了中哈產能合作基金。中國提出中國—中東歐協同投融資框架,包括100億美元專項貸款、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在內的多種融資機制共同發揮作用,為中東歐地區提供融資支持。中國工商銀行牽頭成立了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設立中國—中東歐基金。
——深化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合作。中國政府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約項目100余個,金額超過400億美元,發放貸款超過300億美元;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約項目1100余個,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發放貸款超過800億美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超過3200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分支機構, “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54家銀行在華設立了6家子行、20家分行和40家代表處。2017年1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與巴方伙伴合作收購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30%的股權。上海黃金交易所和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簽署協議,在國際金融市場首次應用“上海金”。
——擴大本幣互換與跨境結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總額達9822億元人民幣。與越南、蒙古國、老撾、吉爾吉斯斯坦簽訂了邊貿本幣結算協定,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尼泊爾簽署了一般貿易和投資本幣結算協定。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已有23家,其中6家在“一帶一路”沿線。通過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21種非美元貨幣的直接交易。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境內外金融機構從事人民幣業務提供服務。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中國推動簽署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金融危機管理和處置框架,提高共同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截至2016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已與42個境外反洗錢機構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銀監會與29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合作換文,中國保監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簽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并成立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AFIR)。
(五)加強生態環保合作
中國致力于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一帶一路”合作,分享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循環經濟等領域的最新理念、技術和實踐,積極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責任。
——建設合作平臺。中國努力打造以“綠色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合作平臺,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合作論壇、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等活動,設立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簽署《中國環境保護部與聯合國環境署關于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建立“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等機構,推動環保領域先進技術的國際交流與應用。
——推進水利合作。中國政府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在跨界河流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的政策溝通、技術分享和工程技術合作。開展跨界河流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聯合研究,共同做好跨界河流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推動跨界河流汛期水文數據共享,建立中俄防汛防洪合作機制,積極推動中哈霍爾果斯河友誼聯合引水樞紐工程建設和流域冰湖泥石流防護合作。中國提供融資的斯里蘭卡最大水利樞紐工程—莫拉格哈坎達灌溉項目已完成階段性建設,除農業灌溉外,還將為幾百萬人提供清潔飲水。
——加強林業和野生物種保護合作。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35項林業合作協議,建立中國—東盟、中國—中東歐林業合作機制,推動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舉辦首屆大中亞地區林業部長級會議、中國—東盟林業合作論壇、中俄林業投資政策論壇,發布《“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大力推廣綠色理念,與俄羅斯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利用、邊境防火、候鳥保護合作,與蒙古國開展野生物種保護、防沙治沙合作。中國還與埃及、以色列、伊朗、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老撾、緬甸等國共同實施荒漠化防治、森林可持續利用、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濕地保護、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等多方面合作。
——推動綠色投融資。中國政府部門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提高對外合作的“綠色化”水平。建立“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出臺綠色產業引導政策和操作指南,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提供制度保障。中國還積極探索將綠色金融理念應用到“一帶一路”建設實踐,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引導資金投向綠色環保產業。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與各國一道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為協定提早生效作出重要貢獻。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節能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物資,開展太陽能、風能、沼氣、水電、清潔爐灶等項目合作,實施提高能效、節能環保等對話交流和應對氣候變化培訓。
(六)有序推進海上合作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依托海上合作,發展海上貿易、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打造一批海上合作支點港口,維護海上大通道的安全暢通。同時,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海洋科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防災減災、海上執法安全等多領域合作。
——互聯互通合作。中國堅持公開透明和互利共贏的原則,與有關國家合作建設支點港口,發揮中國的經驗優勢,幫助東道國發展臨港產業和腹地經濟。中國企業克服困難,修復和完善瓜達爾港港口生產作業能力,積極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社會公益事業,改善了當地民眾生活。中方承建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項目進展順利,建成后將有力地促進斯里蘭卡南部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就業。中國寧波航交所發布“海上絲綢之路航運指數”,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運經濟。
——海洋經濟合作。馬來西亞馬六甲臨海工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緬甸皎漂港“港口+園區+城市”綜合一體化開發取得進展。中國與荷蘭合作開發海上風力發電,與印尼、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的海水淡化合作項目正在推動落實。與有關國家開展海洋油氣和漁業捕撈合作,同時充分發揮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作用,為部分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海上執法安全合作。中國與東盟通過《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提升海上合作互信水平。中國海警局與越南海警司令部、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建立海警海上合作聯合委員會等安全執法合作機制,與印度、孟加拉國、緬甸等國海警機構加強對話溝通,與巴基斯坦海上安全局開展機制化合作,共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合作機制建設。中國與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建立了海洋合作機制,積極推進中泰氣候與海洋生態系統聯合實驗室、中巴聯合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中馬聯合海洋研究中心建設,在海洋與氣候變化觀測研究、海洋和海岸帶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海洋瀕危動物保護等多領域開展合作。成立中國—中東歐海運合作秘書處,在華設立國際海事組織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建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機制、中國—東南亞國家海洋合作論壇、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中國—東盟海事磋商機制、中國—東盟港口發展與合作論壇、中國—東盟海洋科技合作論壇、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中國—馬來西亞港口聯盟,籌建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中心、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等次區域合作平臺。
(七)深化人文社會及其它領域交流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參與,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為民眾友好交往和商貿、文化、教育、旅游等活動帶來了便利和機遇。中國支持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努力構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各國民眾相知相親的和平發展格局。
——教育文化合作。中國每年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實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舉辦 “國家文化年”等人文交流活動20次,簽署了43項文化交流執行計劃等政府間合作協議。截至2016年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30個中國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學院。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活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獲得成功。實施柬埔寨吳哥古跡茶膠寺、烏茲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等援外文化修復項目,向尼泊爾、緬甸提供文化遺產震后修復援助。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弘揚媽祖海洋文化。
——科技合作。中國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46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涵蓋農業、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生態環保、新能源、航天、科技政策與創新管理等領域。設立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科技園區等科技創新合作平臺。建設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中國—南亞和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一批合作實體,發揮科技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提升和促進作用。強化科技人文交流機制,僅2016年就通過“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資助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蒙古、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埃及、敘利亞等國100多名科研人員在華開展科研工作。
——旅游合作。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辦“旅游年”,開展各類旅游推廣與交流活動,相互擴大旅游合作規模。舉辦世界旅游發展大會、絲綢之路旅游部長會議、中國—南亞國家旅游部長會議、中俄蒙旅游部長會議、中國—東盟旅游部門高官會等對話合作,初步形成了覆蓋多層次、多區域的“一帶一路”旅游合作機制。中國連續三年舉辦“絲綢之路旅游年”,建立絲綢之路(中國)旅游市場推廣聯盟、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中俄蒙“茶葉之路”旅游聯盟,促進旅游品牌提升。體育合作也在蓬勃發展。
——衛生健康合作。中國重視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傳染病防控、衛生體制和政策、衛生能力建設與人才合作以及傳統醫藥領域合作。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合作與發展布拉格宣言》、《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蘇州聯合公報》、《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與發展南寧宣言》,實施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中國—東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百人計劃等41個項目。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傳統醫藥領域擴大交流合作,設立中捷(克)中醫中心等16個中醫藥海外中心,與15個國家簽署了中醫藥合作協議。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關于“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備忘錄》,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在新疆自治區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醫療服務中心,為中亞等周邊國家提供醫療服務。
——救災、援助和減貧。中國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在敘利亞的人道主義行動,長期派遣援外醫療隊赴周邊國家和非洲開展醫療救助。積極參與國際防災減災,派遣國家救援隊及醫療隊參與尼泊爾地震救援,向馬爾代夫、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瓦努阿圖、斐濟等國提供緊急救災援助。向受到“厄爾尼諾”影響遭受嚴重旱災的非洲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實施湄公河應急補水,幫助沿河國家應對干旱災害。向泰國、緬甸等國提供防洪技術援助。開展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東亞減貧合作示范等活動,提供減貧脫困、農業、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的民生援助。中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生改善事業,實施了一系列惠及普通民眾的公益項目。
——便利人員往來。中國與巴基斯坦、俄羅斯、菲律賓、塞爾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55個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與哈薩克斯坦、捷克、尼泊爾等15個國家達成19份簡化簽證手續的協定或安排,阿聯酋、伊朗、泰國等22個國家單方面給予中國公民免簽或辦理落地簽證入境待遇。
四、合作機制:從官方到民間
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合作機制是實現政策溝通的有效渠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打造多層次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增進政治互信,為深化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高層推動
高層訪問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助推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的出訪足跡遍布中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推動共建 “一帶一路”是高訪的重要內容之一,也得到了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回應,形成了包括凝聚合作共識、簽署合作協議、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擴大各領域交流合作等一系列豐碩成果。
(二)戰略對接
中國努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沙特阿拉伯“西部規劃”、蒙古國“草原之路”、歐盟“歐洲投資計劃”、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波蘭“負責任的發展戰略”、印度尼西亞“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土耳其“中間走廊”倡議、塞爾維亞“再工業化”戰略、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亞歐互聯互通合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中國愿意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推動實施。
(三)雙多邊機制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合作機制。雙邊對話是政策溝通的主要渠道,中國與有關國家不斷強化雙邊機制作用,服務互聯互通、貿易投資、產能合作、人文交流等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領域合作。中國政府部門還將建設若干國別合作促進中心,推動已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加快落實。中國重視維護和促進多邊機制作用,通過上合組織峰會、亞信峰會、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等多邊平臺,開展合作對話。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及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發揮經貿合作的橋梁紐帶作用。以領事磋商等為平臺,完善外交協調機制,為共建“一帶一路”創造有利的人員往來和安全保障條件。
(四)“二軌”對話及交流合作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政黨、議會、地方、民間等交往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廣泛凝聚共建“一帶一路”的各方共識。加強智庫交流合作,建立“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等合作機制。中國政府在北京大學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治國理政經驗,培養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有關國際智庫發起成立了“絲路國際智庫網絡”(SILKS),打造國際智庫合作平臺與協作網絡。促進媒體交流合作,舉辦媒體論壇、人員互訪等活動,開展供版供稿、聯合采訪、合作拍片、研修培訓等合作。推動婦女、青年、創業就業等領域交流,分享促進社會公平進步的理念和經驗。這些覆蓋廣泛的對話交流活動,與政府間合作相互促進,為共建“一帶一路”不斷營造民意基礎。
五、愿景展望:從現實到未來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廣闊機遇,歡迎各國搭乘中國和地區經濟增長的快車,共同譜寫合作共贏新樂章。
我們共同的未來應該是更加光明的未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利益是全人類共同利益的組成部分,全人類的利益則系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平等的共同體,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建設一個各國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和平的共同體,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建設一個各國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平解決分歧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繁榮的共同體,應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繁榮,建設一個開放發展、包容增長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文明的共同體,應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建設一個海納百川、多彩多姿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綠色的共同體,應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建設一個綠色低碳、永久美麗的世界。
共建“一帶一路”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的助力。亞歐大陸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地區。促進亞歐大陸及附近海洋的高水平互聯互通,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將進一步發掘這一地區巨大的發展潛力,增進各國的思想交流與文明的互學互鑒,共同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的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也是開放的,中國歡迎感興趣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以不同方式參與合作,讓成果惠及更廣區域、更多人民。
——非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伙伴。中非之間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雙多邊關系密切。非洲部分地區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區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發達。長期以來,中國從非洲各國的根本利益出發,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非互利合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并進一步將亞歐大陸和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促進亞歐非攜手發展。
——中國歡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是重要的新興市場,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中國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有關國家對接發展戰略,用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原則和合作方式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共同利益。
——大洋洲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向延伸地區。中國與新西蘭簽署了兩國政府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安排備忘錄。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太平洋島國加快自身發展,深化與中國的南南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島國對此態度積極,雙方合作潛力巨大。
——第三方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共建“一帶一路”是公開透明的合作倡議。中國愿意與有關發達國家一道,發揮技術、資金、產能、市場等互補優勢,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促進互利共贏。
結束語
中國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積極進展,初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復雜深刻變化,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緩慢復蘇,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歷史尤其是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當今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互聯互通,各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結成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面向未來的發展新格局,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共同探索新的增長動力來源。
中國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也愿與各國共同豐富“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和實踐,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建設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兼穩定、更可持續、更多包容的全球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