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鐵律面前,通過重點領域提前布局以及科研人員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正在迎來收獲期。當然,在引領未來發展方面,我國科技儲備還有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種種挑戰要求我們以堅定的雄心、非凡的勇氣破除路障,用科技創新“金鑰匙”開啟發展新未來
近段時間以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交會對接、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首飛成功,紛至沓來的科技創新佳音讓國人備受鼓舞,也增強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自信。
新成果集中涌現并非偶然。盤點近年來的成績單可以發現,我國科技創新正在迎來收獲期。從量子衛星到大推力火箭,從超級計算機到超大口徑射電望遠鏡,互聯網、無人機、高鐵、核電后發先至,我國開始在某些前沿領域引領世界科學方向,在多個戰略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在“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鐵律面前,通過重點領域提前布局以及科研人員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迎來了“瓜熟蒂落”。正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創新,開創了如今的新氣象。
新成果薈萃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科技創新進入了加速期。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技術引進國、模仿國,直到2000年仍然是世界科技創新小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僅占世界總量的3.77%,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為5.7倍,與日本的相對差距為8.1倍。僅僅十幾年時間,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制造到智造,我國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先是快速超過日本,接著又超過美國。去年,我國發明專利受理量達到133.9萬件,相當于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的總和,位列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創新大國。
我國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相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乃至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點上的突破、局部的領先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在于從跟蹤為主轉向領跑、并跑、跟跑并存的新階段,通過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構建起先發優勢,從人才、結構、機制上推動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到市場規劃的全鏈條一體化布局,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為從局部趕超到全面趕超鋪平道路。
當前,我國實現科技創新崛起并持續旺盛勢頭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擁有了創新發展發力加速的底氣。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研體系日益完備,整體水平正處于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躍升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總體規模穩步增長,2015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規模超過1.4萬億元,較2011年翻了一番,僅次于美國,穩居世界第二;研發人員39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伴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從加快重大科技前沿基礎設施建設到激發各類企業積極性,從創新生態營造到激發人才潛能,科技創新的活力被前所未有地激發出來。
當然,在引領未來發展方面,我國科技儲備還有待加強,高端人才仍然十分緊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制約創新驅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障礙依然存在。種種挑戰要求我們以堅定的雄心、非凡的勇氣破除路障,不辜負這個屬于崛起的時代,用科技創新“金鑰匙”開啟發展新未來。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