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第四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召開的第二天,科技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程津培作開場報告。
程津培在報告中對中國目前自主創新的現狀表示憂慮。他說,我國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固定資產的投入,其中40%是用于設備的投入,而設備當中又有60%是國外進口的,特別是在高端設備領域,光纖制造設備100%進口,集成電路85%進口,紡織品是我國的強項,設備進口達到70%,石化設備80%進口,高端的醫療設備差不多90%到100%進口。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國技術依存度也比較高?!八^的依存度就是技術引進花的錢,跟研發投入的經費加起來做分母,技術引進占總的這方面投入的比例比較高?!背探蚺嗾f,日本的比例是不到5%,美國不到10%,而我國是50%,且其中技術引進費還不包括專利使用費。
他還說,雖然我國是論文產出大國,但是質量不高,中國論文的引用率僅為2.8%,低于韓國和印度。“我國目前突出的尖子人才比較匱乏,特別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大師。”
此外,我國一方面面臨科技投入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卻又存在重復浪費的問題?!爸袊皇且粋€自然資源稟賦高的國家,除了極少數的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優勢之外,絕大多數資源都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程津培認為,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選擇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必須下大氣力扭轉對資金、市場以及外來技術過度依賴的局面。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在隨后的報告中,對這種憂慮做了更為細致和形象的描述:“我國年產鋼材兩億多噸,位居世界第一。我們的鋼材也出口,但是,其中鋼筋、鋼錠等低水平產品比較多,特種鋼我們需要靠進口,折算下來,同樣是鋼材,我們一大堆才能換人家一小點,差距就在這上面?!?
更讓張景安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港口,他看到“我們出口的東西,拿幾十集裝箱和火車皮才能換一把國外的芯片”。這讓他強烈地意識到,我國是如此迫切地需要依靠自主創新,提升各個層面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
張景安提出,從企業競爭的角度考量,中國目前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進入了一個低水平相對過剩的經濟階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迫使現有企業必須進行自主創新。通過自主創新,企業可以掌握一部分自主的知識產權,包括世界專利的和中國專利的,這是最重要的。而作為政府,應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并且創造一個使民營科技企業在中國能夠得到承認和發展,有利于他們創新的環境。
說到政府在自主創新過程中的責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在報告中提出創新的三個理念:一是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企業和老百姓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二是“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進入。“老百姓、企業要辦事,都要經過政府批準才能干,這叫審批經濟,這是計劃經濟理念,沒有創新的空間?!钡谌牵荒芨煞稍试S的事情,法律不允許的事情政府不能干,這叫依法行政。政府不能有隨意性,辦公程序公平、公開、透明,腐敗就會減少。
在論壇上,93歲高齡的兩院院士羅沛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西安交通大學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孫海鷹,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顧問王景川,83歲高齡的兩院院士閔恩澤等5位專家學者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就自主創新進行了闡述??萍既請笊绺鄙玳L湯東寧主持會議。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