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建設,就是要全面扭轉和徹底改變傳統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的局面,逐步顯現智慧、生態、高效的新特征,促進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新時期,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的關鍵就在于找對路徑方向和充分做好保障。
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應突出集聚智慧型生態產業、打造智慧型生態環境、培育智慧型生態文化三個層面
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即積極應用智慧化、生態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城市進行科學高效的治理,不斷協調城市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承載之間的關系,促進城市的生產、消費、居住等智慧運行,為人的發展創造更加和諧、高效、美麗的城市環境。
首先,集聚發展智慧型生態產業。在智慧和生態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智慧型生態產業的發展應做到因地制宜,在工業基礎扎實的區域積極發展智慧型生態工業,在服務業基礎完備的區域大力發展智慧型生態服務業,在農業基礎較好的區域充分考慮發展智慧型生態農業。
一是發展智慧型生態工業。要發展智慧型生態工業,首要任務就是要推動工業系統向生態化轉型。因此,在我國城市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吸收自然生態系統固有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生物鏈有機循環模式,不斷內生為工業系統運行模式,從而構建起環環相扣、有機融合、運轉高效的工業生態網絡系統。在這一網絡系統中,能夠實現工業生產廢物的物資交換、循環再利用,工業的清潔化生產和能源多極化利用,促進該系統內的物質流、能量流有機循環,從而推動系統對外的“零排放”。推動工業生態網絡系統的智慧化,不單單是做到工業運行的高技術化,更要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充分獲得產業運行的各項數據,構建一個以生態環保為核心,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全面的可持續運行的工業生態系統。
二是發展智慧型生態服務業。相比工業和農業,服務業的發展不易受到空間、資源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持續做大做強的潛力。因此,智慧型生態服務業可作為我國未來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產業選擇。事實上,我國的傳統服務業如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在運行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對我國城市生態造成的影響仍然較大。所以,城市服務業態的選擇應建立在與生態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基礎之上,盡量選擇發展生態型服務業,從而緩解城市資源能源消耗的壓力。總體來說,要建設智慧型生態城市,在服務業發展方面應充分結合智慧、生態的理念,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服務附加值。智慧型生態服務業可以積極推廣至一些自然稟賦不足而且工業基礎薄弱的城市。
三是發展智慧型生態農業。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要推進以“互聯網+農業”為代表的智慧型生態農業,這也顯示了當前我國對新型智慧生態農業發展的全力支持。未來,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中,“智慧”和“生態”也將持續作為關鍵詞越發常態化地出現。對一些農業基礎扎實的城市郊區,應積極探索在農業生產環節注入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監控技術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加快推進農業的智能化生產管理。在農業營銷環節,則應探索將信息技術和生態發展理念融入到物流、銷售等渠道中,同時積極拓展休閑農業旅游等業態,促進農業發展走向智慧化、生態化。
其次,著力打造智慧型生態環境。打造智慧型生態環境,核心在于“以人為本”。智慧型生態環境,實質上是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綜合體,由自然生態環境、人類社會環境和智慧信息技術環境三部分共同組成。在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中,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實時更新數據信息,對環境的各類影響因素進行全方位感知,從而實現對環境的自我調節。建立智慧型生態環境系統,關鍵在于智慧生態信息在城市社會系統的內在化。智慧型生態環境的打造,與智慧型生態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只有將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表現出來的問題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產業化運作,才能實現對城市環境信息的全面感知。這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充分實現信息技術和環境產業的融合,二是全方位搭建信息服務平臺。
最后,培育提升智慧型生態文化。生態系統退化、資源要素約束等是制約我國城市化發展的瓶頸,在中央的頂層設計中,已明確將生態文化作為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文化能否得到優化也關系著我國經濟能否實現順利轉型。智慧型生態文化的培育和提升包括生態文化的智慧理念和生態道德體系的智慧培育兩個方面,通過搭建信息網絡平臺,改善生態文化的載體、內容和服務等多個方面,強化新媒體、自媒體在培育智慧生態文化的作用,提升智慧型生態文化的趣味性。
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要做好資金籌集、體制機制與社會參與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綜合型系統工程,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上層設計與基層參與相結合,凝聚共識與踏實苦干相結合,聯合多方力量來共同構建,從資金籌集、體制運行與社會參與等方面來做好保障措施。
優化資金籌集渠道。可以通過優化資金籌集渠道來合理配置資金資源,積極利用民間資本、外資等渠道來籌融資,形成多元化的籌資格局,以推進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目前,項目化運作已成為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實現方式,通過項目化運作將生態修復、生態開發與生態產品生產并行開展,使智慧技術轉化為產品,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此外,還可以采用合理的金融杠桿工具進行引導,提高資金利用率,以此來保障公益項目的支出。
健全體制機制。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構建綠色的智慧型城市,健全要素保障機制。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構建綠色體系,利用綠色技術來引領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在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中,融入綠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與環境治理效率。一方面能保持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能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共贏。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加速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建設。主要包括綠色稅收機制、綠色金融機制、綠色消費機制等方面,通過激勵機制來提高個人的收益水平。三是推進城市一體化建設,從全局角度建設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城市一體化建設有利于避免資源與資金的浪費,促進我國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的融合發展。
強化社會參與。鼓勵大眾參與,利用民眾力量建設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積極鼓勵民眾參與到城市化建設中來,通過開展培訓課程使民眾對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的要義、內涵等加強了解與提高認知,讓其切實體會到建設智慧型生態城市的必要性和前瞻性,自覺參與到我國智慧型生態城市建設中來。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