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的專項活動之一,近日,由成都市經信委、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支持,GBDC(全球大數據聯盟)主辦的第二屆全球大數據峰會召開。本屆大數據峰會以創新?衍生為主題,吸引了諸多國內外大數據行業的專家、學者廣泛參與,旨在加強政企對話,產業上下游聯動,推動大數據的創新應用、深度挖掘大數據價值、助力產業升級和共贏發展。
大數據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如果把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比喻成人的大腦,物聯網相當于感官,云計算是記憶,大數據則是智慧的象征。“20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時,每個人都希望深度接觸世界,并主動地開始嘗試以人為原點連接世界。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據變得越發的智能化,并開始主動與人發生關聯。我認為當下正是人類邁向一個世界鏈接的關鍵節點,人們需要獲取更多的數據量。也正因為有這種需求,數據會以非常驚人的速度獲得增長。”京東方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官荊林峰表示。
荊林峰介紹說,2016年全球產生數據交互量為16ZB,1ZB相當于10億TB,全世界平均每人會產生3TB的數據量,未來,這個數字還會增長,2020年將會是現在的3倍,2025年將會是現在的10倍。
數據量為何會在短短幾年間呈現出“大爆發”趨勢?荊林峰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端口數量的增長。2016年全球連接數據輸入和輸出的端口有172億,未來10年,該數量將會增長5倍。二是端口向智慧化演進的趨勢。以前的端口主要指信息端口,只是一種用來做信息的輸入輸出工具;現在的端口主要指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端口,會分析、會計算,未來的端口都將被這種智慧端口所代替。三是傳輸的內容越來越清晰。目前,電視的像素是300萬,2025年像素有望達到800萬,與此同時,手機產品的像素也在快速提升。這也是驅動整個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鑒于大數據對經濟、社會、科研、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價值,繼2015年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之后,我國在“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此后,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促進大數據發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等相關配套政策;2017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促進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據今年2月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大數據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期”,預計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有望達到4185億元,未來2-3年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5%左右。
各路企業爭相布局
伴隨著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和實施,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產業生態系統日趨完善,并逐漸涌現出一批典型的大數據企業。這其中既包括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也包括華為、浪潮、中興等傳統IT企業,還包括人大金倉、數據堂這些初具規模的特色企業,更包括大批聚焦大數據創新應用的初創公司。
百度大數據部高級總監郭謝在峰會上表示,百度獲取的大多是用戶方面的數據,這種數據坦率地說在百度內部已經有很廣泛的應用,但是,百度更希望能夠和其他行業做結合,發揮更大的價值,這就涉及到數據開放、融合的問題。“醫療行業的數據是高度隱私的,互聯網公司雖然擁有相應的技術,具備挖掘數據的能力,但是與醫療行業之間的合作仍存在著很大的障礙,希望政府部門推動建立相關商業機制,探索醫療領域的數據開放、融合,同時盡可能地保證數據和個人隱私不被泄露,確保數據安全。”郭謝表示,當基因測序的成本大幅降低之后,如果能夠結合海量用戶的健康、疾病信息,再結合海量的基因分析數據,將可以對人類基因進行非常深度的解讀。
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去4年一直在致力于末端交付,先后投入30多億元,在中國5萬個小區投放速遞易自提柜。“2016年我國電商包裹的數量已經超過300億件,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1億件包裹要通過電商、快遞公司交付到用戶手里,任務量十分繁重。”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補建在會上表示,接下來的幾年,三泰控股將在借助大數據技術,布局一種智能郵筒——小黃筒,幫助用戶實現隨時隨地投遞包裹。它可以掃碼開箱、投遞,通過太陽能、GPS定位,實現上億件包裹進入千家萬戶的工程,同時每天也會有上千萬的包裹由此寄出退回。
“小黃筒收到包裹后,會利用相關系統計算出數據,比如包裹什么時候收到的,什么時候投遞的,什么地點投遞的,什么時候發出去,然后通過系統將相關數據上傳到云端,進而調度快遞員搶單。三泰控股希望通過小黃筒,從單件變成批處理,而這一過程通過一部手機即可完成。”補建說。
工業大數據成戰略新高地
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大數據正逐步滲透到工業企業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2016年,為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利用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推動制造能力和生產資料在線匯集、發布與交易,構建社會化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目前已有上海、北京等10多個省市開展了工業云平臺建設的試點。截至今年1月,我國工業云平臺應用率已達35.9%。
據介紹,如今,面向中小企業的工業云平臺大體呈現出三類發展模式,即以數碼大方為代表的資源和服務匯聚云平臺;以航天云網、智能云科為代表的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交易云平臺;以商飛為代表的產業鏈協同云平臺。
此次峰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云網公司副總經理祝守宇表示,消費互聯網是以人和信息為連接主體,而工業互聯網則是以機器和生產系統為連接主體,涉及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的龐大體系,規模遠遠超過消費互聯網。“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彼此結合進行工業創新將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
此外,祝守宇認為,工業大數據是核心資源,以云計算為平臺的工業物聯網將是獲取工業大數據的必由之路。“工業大數據是國家智能制造的戰略高地。未來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機器用的是數據。新的制造業產業升級,國家間的競爭是平臺之爭、國際化之爭,設備的連接權和管理權之爭,最終都將會成為數據之爭。國內制造企業的升級一開始就面臨同GE、IBM、微軟等國際化公司的直接競爭。”祝守宇說。
記者了解到,航天云網是國內首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先后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等公司合作,共同開展航空發動機質量全生命周期的工業大數據監測分析。此外,其在直升飛機旋翼上也有研究,致力于形成數據開放平臺,達成歷史上第一次工業字元對社會的開放。“工業領域的共享經濟應該表現為工業裝備、設備的共享,推動軟件開發者利用平臺和數據開發出高價值的工業應用,為此,航天云網將致力于實現以下三個目標:一是匯聚海量工業數據資源,帶動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二是構筑全球領先且自主可控的工業大數據技術體系;三是搭建數據開放平臺,匯聚眾多開發者形成新業態。”祝守宇表示。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