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動化圈聊得最多的話題當屬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規劃》中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其帶來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其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了新挑戰。
從宏觀來看,我國正在面對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挑戰,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這將極大地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從發展路徑看,人工智能可分為三個層次:弱人工智能,指的是能夠模仿人腦的基本功能、感知、記憶、學習和決策等;擅長單個方向的人工智能,比如AlphaGo只會下圍棋,要讓它下跳棋,或者同它怎樣更好地安排明天的日程,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強人工智能,指的是需要結合情感,認知和推理等高階智能,有學者把它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推理復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超級人工智能,指的是其能力超過人類,而且能不斷進化和自我學習,可以把它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
人工智能無疑是影響面甚廣的顛覆性技術,它可以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勢,及時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它主要是通過各種算法使機器能從樣本、數據和經驗中學習規律,從而對新的樣本做出識別或對未來做出預測。機器學習系統能通過系學習數據執行復雜的流程,不需要人類工程師提前編程制定規劃。
延伸到制造業,人工智能正在引領制造業的變革。其通過更可靠的需求預測、提升運營和供應鏈靈活性,以及對改變制造業營運的影響進行更好的預測來加速生產能力。人工智能可創造更智能、更快速、更便宜和更環保的生產流程,能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改善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的進程正在按部就班進行。據悉“十三五”期間,以普及數字化制造系統為主要任務,并對互聯網+制造系統進行試點示范,同時開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智能制造系統的研究探索;到“十四五”期間,普及互聯網+制造系統,并示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智能制造系統;到“十五五、十六五”期間,推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智能制造系統。
人工智能在不斷發展,智能制造更不能一蹴而就。從“人工智能1.0”到“人工智能2.0”,中國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領下,智能制造的推進必將快速而有力,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將隨之取得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