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從1992年到2017年的25年間,國家高新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培育高技術企業生根發芽的“試驗田”,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前沿陣地的華麗蛻變。“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25年的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國家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25年來,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取得了哪些日新月異的成就,探索了哪些成功的發展經驗?下一步如何繼往開來,開辟發展的新境界?在國家高新區建設25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對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進行了專訪。
高新區建設25年成績斐然
君子之道,始于自強不息。25年來,國家高新區堅持提升經濟創造能力和提質增效,對穩定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6年,146家國家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總和達8.77萬億元,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8%。園區生產總值占所在城市(所在城市為直轄市或地級市或縣級市)GDP比重達到30%以上的為21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3家。
“截至目前,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高新區達到156家,依托國家高新區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達到17家。國家高新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一面旗幟。”張志宏表示。
25年來,國家高新區聚集大量創新要素,成為區域創新體系的核心載體。2016年,國家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4.1萬家,占全國總數的39.4%。新產品銷售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1.5%。全國AB股和全球中概股中,國家高新區企業占比約41%,“新三板”掛牌企業數中,國家高新區企業占比約33%。
25年來,創新創業活躍,形成了支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群體。國家高新區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與氛圍,持續集聚創新創業要素與主體。2016年每天新注冊企業773家,率先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涌現出一大批以創業咖啡、創業苗圃、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生活方式。
25年來,國家高新區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創新,是中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旗幟。國家高新區圍繞創新創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在科技和經濟結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聚集、新型創新組織發育、產城融合、國際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努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進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創業企業注冊手續,創新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積極向產業組織者轉變。
25年來,國家高新區國際化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國家高新區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已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節點。越來越多的國家高新區開始建設海外孵化器、海外產業園,探索產能輸出、技術溢出和成熟模式的國際輻射。2016年國家高新區出口占全國外貿和服務出口總額的18.6%;共吸引留學歸國人員12.6萬人,引進外籍專家1.8萬人,外籍常駐人員6.7萬人。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25年來,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得益于三個堅持,三個結合,三個持續不斷。”張志宏表示,三個堅持,即堅持深化改革,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創新發展;三個結合,即科技與經濟結合,政府與市場結合,中央與地方結合;三個持續不斷,即持續不斷地集聚創新創業要素,持續不斷地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持續不斷地培育創新創業主體。
對于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情況,張志宏具體介紹說,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已經達到156家。1988年,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即中關村科技園區前身是第一家,1991年和1992年,國務院先后批復26家和25家國家高新區,1997年批復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自2007年國務院批復寧波高新區升級之后,迄今共計有103家省級高新區升級國家高新區。
“為加強對國家高新區的分類指導,我們從2006年開始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的‘三類園區’建設。”張志宏表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重點是發展原創新興產業,主要產業居于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若干戰略領域由并行走向領跑,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成為世界主要創新高地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支點;創新型科技園區重點是依托科教資源密集的區域中心城市,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科技與經濟結合道路,重點提高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和區域創新中心,是建設中國特色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中樞;創新型特色園區重點是走差異化和跨越式發展道路,柔性匯聚創新資源,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應用,在重點領域實現創新牽引,培育壯大區域特色經濟和新興產業,建設區域創新中心。
“2007年以來,國務院已先后批復103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為進一步提升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發展水平,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出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動工作指引》,促進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實現從一般工業園區向國家高新區的轉變,真正樹立起國家高新區發展理念,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顯著壯大、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加強、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城市發展環境顯著優化,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張志宏說。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在創新思路上更大膽,在提升創新水平的過程中的步子走得更快。”張志宏總結說,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在發展上更重視技術、人才等核心創新要素的聚集,在科技平臺的建設上更舍得投入,在產業布局上更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并善于抓住重要趨勢和節點并有所作為。同時,更注重國際化,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參與國際競爭,大大提升了國家高新區的整體品牌力。尤其是近5年來,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更注重將當前規模和長遠發展相結合,以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內生增長成為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新動力,園區產城融合發展進一步加速,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結合得更為緊密。
讓“雙創”大潮奔涌不息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流奔涌的新時代,國家高新區是“雙創”的前沿陣地,是“雙創”因子最為活躍的地方。
國家高新區堅持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持續涌現。截至2016年年底,146家國家高新區的1806萬名從業者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54.8%。匯聚各類大學790所,研究院所2600家,企業技術中心11076家,技術轉移機構976家,實現了全國44%以上的企業研發投入,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發明專利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6倍。聚集了167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598家眾創空間,全國經備案的眾創空間40%在國家高新區內。2016年,國家高新區新增注冊企業達28萬家。
張志宏介紹說,“十三五”時期,為推動國家高新區“雙創”發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科技部火炬中心主要開展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支持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等全社會各界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創業苗圃”。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引導眾創空間提升運營品質和運行效率,構建特色服務模式和合理商業模式。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組織者等各類主體,建設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專業化眾創空間。通過試點示范方式引導在創新資源豐富、大眾創業活躍的區域建設眾創空間集聚區。鼓勵制定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的支持政策和實施細則。探索放寬企業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
二是鼓勵發展多種創新型孵化器。以“新服務、新生態、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為導向,提升各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運營服務能力。鼓勵探索“互聯網+”創業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一批“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業空間”等新型創業空間。支持國家高新區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契機,通過盤活辦公樓宇和廠房,建設有利于大眾創新創業者交流思想、溝通信息、碰撞想法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打造形成一批創業文化濃郁的創業生態示范社區。
三是優化加速服務機制。圍繞高成長企業發展需求,鼓勵發展企業總部型、技術中試型、專業園等多種類型的加速器。引導加速器服務向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柔性化方向創新,不斷完善技術研發、資本運作、人力資源、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知識產權等服務。鼓勵加速器健全入駐企業篩選機制以及上市并購、股權轉讓等企業退出機制。
四是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實施“創業中國”行動計劃,擴大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示范效應,鼓勵國家高新區承辦或舉辦各類跨地區、跨領域的全國性和國際性創業活動,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創新創業。支持舉辦創業沙龍、創業訓練營等系列活動,為創業者提供獲取創業指導、風險投資和人脈的機會。加大對典型創業者、創業先進事跡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向全國乃至全球傳播國家高新區創業精神。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樹立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使創業在國家高新區成為一種價值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
五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擴大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強化對創新成果在種子期、初創期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探索天使投資回報激勵、稅收、退出和流轉機制改革。支持保險機構與創投企業開展合作,探索研究科技企業創業保險。鼓勵成功企業家積極向天使投資人發展。鼓勵天使投資人(機構)成立天使俱樂部、天使投資聯盟,開展天使投資公共服務活動。集聚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銀行、科技保險、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等科技金融機構,以及信用評級、資產評估等專業機構。引導和鼓勵創業企業在股權眾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進行掛牌和融資。設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新興產業領域。拓展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銀行及金融機構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產業鏈融資等新型融資服務。支持科技型企業運用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信托計劃、私募股權、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借助并購貸款、并購基金等工具開展兼并收購。支持建立科技企業信用評價標準,打造科技企業信用體系。
繼往開來 繪就新時代
“國家高新區今天的發展,是一大批具有報國情懷和高新區情結的人,將創新不止、上下求索的高新區精神薪火相傳,不斷奮斗的成果。國家高新區的創業,我們一直在路上。”張志宏說,到2020年,國家高新區要基本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創新高地、國家創新中心和區域創新中心。率先形成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創業生態和高效率的創新體系;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格局;率先形成綠色協調發展的科技產業新城區;率先形成開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平臺。
為達到“十三五”時期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目標,科技部火炬中心將進一步加強對國家高新區的管理和服務。一是樹立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高新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營造國家高新區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完善國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聯合治理新模式。二是深化園區分類指導,鼓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促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引導“創新型科技園區”依托科技優勢,加快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率先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創新型特色園區”開展產業創新和應用創新,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增強區域競爭力;引導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著力轉變一般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以新經濟理念推進國家高新區發展。三是進一步優化評價機制,完善創新驅動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突出對國家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發展、科技中小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培育、綠色集約發展等方面的評價。四是加強宣傳與培訓。開展針對國家高新區所在市領導、國家高新區管委會領導和科技局、經發局局長的培訓,加強國家高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五是加強國家高新區國際合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鼓勵園區企業“走出去”,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積極與國外共建、合作的科技園區。六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高新區管理體制,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動和動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鼓勵高新區在科技成果所有權、轉化稅制等方面積極推動地方性法規創新。健全人才和科技金融機制。建立有利于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的綠卡制度,探索短期來華免簽、技術投資獲永久居留權、創業投資獲永久居留權等政策試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5歲的國家高新區風華正茂。我們有理由相信,國家高新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新常態下,未來必將再次書寫出屬于自己的濃墨重彩的輝煌。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