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實施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可節省人力成本60%;向模式創新要活力,使老企業轉型得到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積極引導“智造”企業不斷向價值鏈更高處攀升。數據顯示,在蘇州高新區每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00億元中,先進制造業實現產值近900億元,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智能制造領域補助最高達1000萬元
“作為制造業重鎮,走過去的老路,土地等緊缺要素,都會成為發展的硬約束,注定也不會有可持續的成長空間。”蘇州高新區科技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近年來,園區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為“蘇州制造”贏得增長新優勢。
走進萊克電氣電機智能制造工廠,一條條忙碌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著家用電器產品的“心臟”——電機。萊克電氣副總裁沈月其介紹說:“傳統高速電機生產離不開大量手工作業,受人員技能差異、流動因素影響,效率及質量狀況起伏較大。”而萊克已通過對原有產線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建立起了趨向于無人化的自動線;還自行研制AGV小車及中央調度系統,替代人工搬運物料。目前,萊克已導入50多臺機器人及20多臺AGV進行產線升級,節省人員300多人,并使生產效率提升60%。
如果說,萊克智能制造項目是出于企業發展的內生驅動,那么,勝利精密則是發現市場新機遇之后,主動開辟出一片智能制造的“新天地”。從2012年開始,勝利精密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在自身實現生產自動化升級改造的同時,收購技術先進企業,提速公司內部的制造升級,還將公司業務拓展到智能制造這個新領域。
“對于智能制造的整體布局,我們更側重于高端精密加工設備、檢測設備、自動化組裝線,MES軟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等,并可提供智慧工廠的整體解決方案。”勝利精密公司副總裁章海龍介紹說,目前該公司正在大力推進建設江蘇省3C行業中的第一個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引領行業的制造升級。
事實上,為加快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蘇州高新區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促進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給初成氣候的智能制造再添“一把火”,明確將打造“江蘇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其中,對符合產業標準在園區購地自建廠房、設備投入超過2000萬元的,將按設備投入金額5%給予補助,補助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列入省級以上重點項目的,根據其設備投入最高可補助5000萬元。
培育一批制造業服務企業
如果說,推動企業向智能制造高端不斷攀升,是提升智造“硬實力”,那么,蘇州高新區還培育制造業服務化典型企業,塑造核心競爭的“軟內涵”。
因承擔神舟、天宮等國家航空航天重大項目的力學類相關測試的東菱振動,可說是聲名遠揚。就是這樣一個高端裝備制造重量級“選手”,如今卻玩起了“舉重若輕”的模式創新——打造系列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力學環境測試服務。
“憑借出色的核心研發競爭力,我們不僅能夠推出全球首臺60噸超大推力電動振動臺這樣的產品,更是能夠提供先進制造各領域的力學環境可靠性試驗及技術服務工作。”東菱振動戰略中心副總監陳廣飛介紹說,目前,東菱振動的力學環境可靠性試驗服務,其毛利率已達50%以上,動力學環境測試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業務已占公司主營收入20%,該業務增長率正保持著一年翻一番的良好態勢。
在蘇州高新區老字號李良濟旗下公司蘇州市天靈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也上演著“老樹發新枝”的精彩好戲。走進該公司的飲片集中煎藥車間看到,這里上百臺電腦控制的自動煎藥機整齊排列,從藥材浸泡到下鍋煎熬每一步都可精準把控。
“那邊醫院、社區的單子一發,我們就可根據電子處方生成二維碼,安排代煎生產了。”在該公司,“制單室”電腦接連不斷地收到社區通過“虛擬中藥房”傳來的電子處方單。社區開完方子,信息傳遞到這里,工作人員就可按方抓藥完成煎制并將藥送到社區。
“目前,公司僅在姑蘇區就與36個社區合作設置虛擬中藥房,也與無錫、揚州、泰州等地中醫院合作。這部分創新服務,對企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去年銷售額增至5億元。即使是春夏淡季,每天也有2000多張處方不斷發來。”蘇州市天靈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沈蓮說。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依托現有制造業產業基礎,引導企業實現“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總集成、總承包服務”轉型。對年服務營業收入首次超過3000萬元的智能裝備制造企業,還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有6家企業獲評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同時,蘇州高新區還構建起一條“工業云”集群,可不斷為制造企業實現模式創新提供新動力。其中,以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中國電信蘇州科技城數據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蘇州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國家級信息技術,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互聯網+”等,都可為相關領域及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打造價值成長體系生態圈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進行科技創新,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蘇州高新區就積極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地標性民營企業;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上市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我們可放心在戰略布局、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了。”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冬根介紹說,有了資金,他們將27%投入到研發上,就更加有底氣了,也將進一步鞏固其在網絡視訊行業的技術領先優勢。
去年年末,科達科技在上交所成功掛牌。短短半年,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將原來一兩年的研發周期縮短至不到半年。最近,科達科技發布了全線5.0云視頻新品、端到端的視頻監控新品、全新二代小間距LED屏及顯控平臺等。
無獨有偶,天孚通信最近也是喜訊連連。自前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后,公司加大了升級發展力度。“上市前主要是三大系列產品,上市后擴展成了7條產品線,而且繼續保持30%速度增長。”該公司副總經理歐洋介紹說:“前不久,企業還收購了日本一家企業,經過共同研發,最新推出世界上最先進的光通信光學陣列透鏡,實現了光路傳輸中從微米級到納米級的升級。”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設立起了3億元并購基金,并已落戶于蘇州金融小鎮。
“我們之所以能在‘螺螄殼’里做出大文章,就得益于蘇州高新區在資本體系、科技金融方面的大力推動。”歐洋說。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積極推動規模企業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目前,園區已擁有上市企業1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3家,培育近30家IPO儲備企業、掛牌轉板企業、在股轉系統掛牌企業,形成上市企業梯隊。
同時,蘇州高新區著力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啟動蘇州金融小鎮建設,打造中小企業價值成長體系生態圈,從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4個維度助推企業創新與成長。截至目前,金融小鎮已累計引進金融服務機構近300家,管理資本規模超500億元,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應,并成功入選2017年江蘇省服務業重點項目。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