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吸引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個行業組織、300余名全球機器人領域知名學者參會,奉獻了37場專業報告,現場觀眾達24萬余人,在線觀看直播人數突破680萬人次。會議期間,企業共簽署80項合同,簽約額近80億元。同時,大會還發布了“全球智能機器人合作發展倡議書”、“機器人領域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2017-2018年)”,以及7項機器人團體標準。中外各方在科技交流、國際會展、標準研討、評估認證等方面進一步深入合作。綜上數據,可想現場的火爆。
據觀察,此次大會的技術交流和產品展示呈現以下特點: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與機器人融合趨勢明顯,工業機器人正向小型化、輕型化、柔性化方向發展,人機協作機器人備受青睞。世界各主要國家均已將機器人列為重點突破領域,全球協同創新、競合發展步伐正在逐漸加快,機器人將由單純的產品競爭轉向復雜融合的生態競爭。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未來,必將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如今,中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國制造2025》明確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助力智能制造發展,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并相繼出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完善標準認證體系,引導機器人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有數據顯示,近五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基本保持了20%以上增速,2017年1~7月共生產工業機器人7.16萬臺,同比增長57%。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成長起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優秀機器人企業,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雖然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迅速發展,但存在的一些問題亦不容忽視。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雖然中國機器人市場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技術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創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國機器人產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仍然存在,這成為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指出,中國機器人企業主要面臨2個問題:一是企業比較年輕,和國外的ABB、川崎等公司相比,發展歷史進程短,未形成強大研發體系;二是企業要面對市場內外雙重壓力,外部壓力來自于如何開拓市場與國外企業競爭,而內部壓力則來自于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形成。他建議產學研共同合作解決,同時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更多引導。
當前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革命新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而未來,機器人產業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我國一定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創新,推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引領中國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