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編者按 近期,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披露,普遍報喜。作為經濟活動中最活躍的“細胞”,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財報,在微觀層面折射出我國經濟運行的新氣象、新動能和新機遇。本報從今天起,推出“從上市公司中報看中國經濟走勢”專欄,敬請關注。
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折射出中國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中小創中報普遍報喜。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8日,87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已有727家發布半年報,其中522家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占比高達71.80%。66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已有522家發布半年報,其中366家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占比高達70.11%。
一連串漂亮數字的背后,反映出實體經濟出現回暖態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產業和企業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經濟值得關注的新氣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宏觀經濟走勢穩中向好是中小創上市公司普遍報喜的主要原因之一??傮w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多,為微觀層面的中小創上市公司業績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分析,中小創29個制造業細分行業均實現盈利,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制造業整體業績向好,傳統行業企穩回暖。中泰證券中小盤首席分析師王晛認為,傳統制造業及周期性行業將經歷從單邊“產能結構調整”驅動,向“優勢產能釋放”及“技術改造升級”雙向驅動的重要變革期。如化工制造行業領域,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行業集中度提升后,企業對細分市場的新增產能控制力度有所加強,同時議價能力不斷提升,所以將持續受益于“主營業務訂單放量”和“利潤率改善”的雙增長驅動。
在興業證券策略團隊看來,受益于消費產業升級,部分受益行業逐步凸顯出優勢,從初創期走向盈利兌現。從新經濟的角度來看,新興產業在經歷了前兩年的并購式擴張后,很多成長性企業開始深耕細作自身的技術或商業優勢領域,構建具有中長期持續排他性的技術壁壘,并且受益于下游新經濟場景的需求擴張,短期開始出現業績放量。
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征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增速快于二產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達到54.1%,高于二產14個百分點。消費增長穩健,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川財證券高級分析師王鵬表示,在優化經濟結構、補齊發展短板的政策驅動下,消費服務業快速發展。健康、旅游、體育、文化、養老板塊的中小創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突出,凈利潤同比增長超20%。
另一個亮點是創新創業興起,孕育經濟轉型下的新動能不斷壯大。中小創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集中分布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信息技術、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創業板已經形成創新成長型企業的積聚和示范效應,創業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4.77%,板塊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九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占比達七成,明顯高于其他板塊。創業板醫藥生物、環保等板塊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5%。一些公司逐漸越過“小而美”的階段,發展成為營收超10億元的行業龍頭。
中小創上市公司作為我國廣大優秀中小企業群體的代表,正在不斷為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業內人士預計,下半年中小創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持續穩健。業內人士表示,中小創普遍報喜,投資者回報不斷向好,有利于在資本市場形成正向的投資環境。而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的有效發揮,將繼續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