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部
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繼續擴大,突破了13萬億元,占制造業比重達到14.1%。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不同行業間差異顯著,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以東部地區為主,高技術產業分布體現出明顯的地理集聚特征。內資企業產值所占比重繼續穩步上升,己達到51%,比上年度提升了4.4個百分點。研發投入繼續提升,大中型高技術產業企業的研發經費占大中型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的29.7%,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59%,地區研發投入差異明顯。
一、高技術產業規模保持增長,占制造業比重繼續回升
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繼續增長,突破13萬億、達到近14萬億元。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繼續保持近年來的波動態勢。2015年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0.4%(按可比價計算),與上年相比提高1.5個百分點。
圖1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增長速度(2004-2014年)
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制造業比重繼續保持了近幾年來的回升態勢,達到14.1%。
圖2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制造業的比重(2004-2015年)
二、行業規模差異明顯,部分產業地理集中度高
從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的行業分布看,2015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所占比重為56.0%,比去年提高近3個百分點;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占比為13.9%,比去年下降了4.5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為18.4%,與去年基本持平;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為7.5 %,比上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占比與去年持平,為2.4%。
圖3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按行業分布(2015年)
從產業的區域分布看,高技術產業呈現很高的地理集中度。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達到71.4%,特別是廣東、江蘇兩省,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44.2%。
從各行業的地區分布看,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份,廣東、江蘇、上海三省市在該領域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52.5%;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在東部沿海省份也表現出極高的集聚度,其收入占到了全國總收入的78.5%,其中僅廣東、江蘇兩省在全國的占比即達54.6%;江蘇省繼續領跑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占比與去年持平,為37%;在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領域,陜西和天津表現突出,繼續占據全國前兩位,第三至五位依然是江蘇、遼寧和四川,這五省市占全國的比重達到63.1%;醫藥制造業的地區分布依然保持去年的格局,山東、江蘇兩省的占比分別超過16.2%和13.5%,但相對其它4個行業,其地區分布較為均衡。
三、內資企業所占比重呈穩步上升趨勢,港澳臺及外資企業在部分行業仍是主力軍
隨著內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中國高技術產業中內資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內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的占比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達到51.0%,比去年又提升了4.4個百分點。同時三資企業所占比例繼續下降,為4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內資企業占比第一次達到一半以上。
圖4內資企業和三資企業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所占比重(2008-2015年)
分行業看,中國高技術產業各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在內資企業和三資企業之間,表現出較明顯差異。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中,三資企業的比重達到82.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中,三資企業占比延續了2005年以來的下降態勢,2015年降至54.9%。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內資企業占比為78.3%,占據絕對優內資企業占比達79.7%。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的三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該地區全部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55.4%;東北地區的三資企業占比則較低,為22.6%。上海的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中,三資企業所占比重超過85%;山西的三資企業占比超過70%;天津、福建、北京和江蘇的三資企業占比均超過60% 。
四、產業研發經費持續增長,區域研發投入差異顯著
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持續增長。2015年,大中型高技術產業企業R&D經費達到2219.7億元,占大中型制造業R&D經費的29.7%。高技術產業R&D經費投入強度為1.59%,比去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R&D經費投入強度最高,為4.9%,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最低,為0.82%。
圖5高技術產業R&D經費及其投入強度按行業分布(2015年)
從地區分布上看,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R&D經費占到全國高技術產業R&D經費的78.2%,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廣東、江蘇兩省占全國比重最高,分別達到34.7%和12.1%,其余省份均不超過10%。R&D經費投入強度最高的地區是東部地區,達到1.74%,西部地區為1.38%,東北及中部地區分別為1.28%和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