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Fweek 機器人網
導讀: 機器人被喻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中國開啟,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紛紛崛起。
機器人被喻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中國開啟,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紛紛崛起。幾年前,重慶永川鳳凰湖產業園還默默無聞。短短幾年后,上百個業內知名企業陸續入駐園內。重慶永川鳳凰湖產業園到底有何種魅力吸引大批名企入駐呢?為此,OFweek機器人網編輯采訪了重慶鳳凰湖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重慶固高自動化應用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共同探討鳳凰湖工業園對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影響。以下為采訪文字實錄:
起步太晚,國產機器人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重慶鳳凰湖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軍
提問:《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的發布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什么幫助?鳳凰湖協同創新研究院將會用怎樣的措施去推進?
王軍:《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的發布能夠讓企業和研發人員從機器人發展中吸收技術經驗,通過技術沉淀,更系統、更全面的了解機器人產業。由此帶來兩個好處:1.大家可以分享前人留下的技術成果;2.對于自己日后的研發方向有所指引。重慶鳳凰湖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是重慶固高自動化跟重慶永川區政府一起成立的研發機構,本身職責就是幫助政府一起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其中我們參與設定了關于機器人知識產權的服務,基于這一點構想了《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首發之后每年會做一次修訂,并且面向全球。今天所看到的的《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只包含了專利部分,明年開始我們會逐步開始完善,包括關于機器人的商標、軟件著作權。雖然軟件著作權的數據很難搜集,但是我們還是會和權威部門聯合,把數據完善得更加全面。
提問:國產機器人的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困境?
王軍:目前國產機器人作為第一代工業機器人來說,還是以應用為主,應該向第二代發展。在我看來,第一代工業機器人已經落后,國外早已發展六七十年,我們才起步。如何升級成為第二代工業機器人?如何進行彎道超車?許多國產機器人企業一直是跟在別人后面跑,沒有考慮如何改善自身去實現超越的問題,這也是《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發布的原因。我們希望從專利角度全面的向行業展示機器人產業,讓大家對于機器人研發立項等過程更清晰明確。
提問:第二代機器人指的是什么樣的機器人?
王軍:我認為是協作機器人。第一代機器人是盲的,沒有眼睛。在機器人生產過程中,精準度是一個重要要求。這就對于機器人結構、關節、精度等要求特別高。第一代機器人顯然無法滿足高精度的生產需求。而第二代機器人具備“手眼協作”能力,如同人一樣,人光靠手精度是不高的,但是人可以通過眼睛配合來完成穿針引線等精細工作。
提問:鳳凰湖產業園主要產業是機器人嗎?目前有哪些學術機構或科研單位為工業園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
王軍:鳳凰湖產業園以“一園三區”而聞名,其中機器人作為主要產業存在。永川在2014年開始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目前已有固高長江研究院、廣數研究院、華數研究院等知名科研單位入駐。此外,埃夫特、新松等名企都已表達入駐意向。據統計,目前已有130多家機器人關聯企業在內。
提問:鳳凰湖地處于西部地區,哪些產業對機器人產業發展有促動作用?未來鳳凰湖工業園的定位是什么?
王軍:基于重慶地區的產業結構,比如汽車產業、3C產業、食品加工、工業等。這些對于機器人的發展都有很好的依托作用。鳳凰湖工業園是定位在全產業鏈上的,從關鍵部件到整機到應用,一應俱全。主要面向西南市成渝地區。另外,鳳凰湖工業園今年可能將被評為國家級高新區,鳳凰湖工業園規劃有50平方公里,但是一共有六大新興產業,機器人作為重中之重,專門規劃了機器產業園,已有139家企業入駐,可以說是目前全國聚集程度最高的產業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