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國務院“創新驅動”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指引下,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經過近30年發展,在孵化器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績。
孵化器服務價值日益突現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近30年發展中,取得輝煌成績,孵化器服務價值日益突現。
第一,孵化器發展實現突破性增長。近30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下,廣東省孵化器的整體發展水平大大提升,實現了突破性增長。截至2016年,廣東省孵化器共有634家;孵化場地面積1918.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6萬家,累計畢業企業11592家。眾創空間共428家,其中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的眾創空間共178家。廣東省擁有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目前,廣東省地級以上市實現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全覆蓋,珠三角地區多個地市的70%區(縣)實現覆蓋,隨著汕頭高新區、清遠高新區內孵化器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粵東西北地區實現國家級孵化器“零”的突破。
第二,孵化器建設主體更加多元化。經過多年發展,廣東省孵化器發展模式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孵化器多元化投資、專業化運營、網絡化服務和國際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一大批龍頭企業、投資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為科技企業孵化器投資建設的主力軍。騰訊、金發科技、達安基因、TCL、美的等龍頭企業均建立產業孵化器;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服務教師、大學生的創業服務平臺;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佛山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晨資本、英諾基金等投資機構均建立了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僅2016年,廣東省70%以上的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由民營資本投資建設。同時,廣東省孵化器已經從1.0(收租模式)和2.0(收租+服務平臺)模式快速升級到以創新谷等新型孵化器為代表3.0和4.0模式(租金免費+創業服務+以投資入股),真正意義上為創業者提供有效的“孵化”。
第三,孵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圍繞創業孵化需要,加快孵化網絡、公共技術平臺、科技金融創新、國際交流和技術轉移、科技中介服務體系以及廣東火炬創業導師隊伍建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技情報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入創業服務隊伍;一批專業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務機構迅速興起;已建立上千人的創業輔導隊伍,各孵化器建立了創業咨詢、培訓、輔導和跟蹤制度。目前,廣東省創業導師超2000人,2015年新增國家火炬創業導師73人。孵化器持股孵化模式初步創立,形成投資人、孵化器和創業企業的利益共同體,誕生了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孵化器投資基金和針對科技創業競賽的專項投資基金,服務創業的投資機構超2800家,資金規模近3500億元。
第四,粵港澳和國際化合作成果初見成效。積極搭建粵港澳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粵港澳和國際合作和競爭,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載體的參與全球競爭能力。
一是建立了一批國際化孵化載體。目前,已建成廣州國際生物島生物醫藥孵化器、中德(揭陽)金屬新材料孵化器、中以(東莞)水處理孵化器等國際孵化平臺;多個孵化器通過“走出去”,在美國、以色列、匈牙利等國家建立孵化和交流平臺,集聚了一大批國際創新資源。
二是搭建面向“兩岸四地”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紅鳥創業苗圃、粵港澳(國際)大學生實習基地等功能性的創業服務區集聚創業項目20多個。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建有青年創業園、展覽與創業服務中心、青年創業學院、人才驛站等平臺,集聚200家創業企業或團隊入駐。澳門青年橫琴創業谷建立了首期規模20億元基金,為澳門青年創業提供資金扶持。東莞認定莞港臺科技創新創業聯合培優示范基地,首批篩選天安數碼城、蟻巢孵化器、常平科技園、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臺灣高科技園(東莞市),香港科技園(香港)等機構作為示范基地,打造莞港臺三地創業者的群居集聚區和創業孵化區。
第五,區域創新帶動效益充分彰顯。廣東省孵化器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需要,以孵化器為平臺促進創新鏈、資金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截至2016年底,孵化器吸納就業人數超20萬人,累計畢業企業達8000多家,其中畢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達30%以上,上市(掛牌)企業超過300家;孵化器內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超過70%,獲得專利達35%。孵化器已成為高層次創業人才的集聚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的搖籃,成為中央“千人計劃”創業類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廣東省80%以上的中央“千人計劃”創業人才落戶孵化器。孵化器在弘揚創新、創業精神,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創造稅收等方面的社會價值正充分顯現。
高度重視孵化育成體系建設
長期以來,廣東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全力推動孵化體系建設,將推動孵化器發展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近幾年來,從省政府到地方政府、地市科技局均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全力推動孵化器體系建設。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積極動員下,各級政府均把孵化育成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孵化育成體系建設納入創新驅動考核中。
第一,積極出臺各類孵化政策,破解孵化器發展政策障礙。為全面推動孵化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廣東省積極出臺各類推動孵化器發展的政策。2014年,發布《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提出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綜合性前孵化器、大型孵化器,形成網絡化的創新服務體系。2015年,發布《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工業用地建設孵化器可實現產權分割、新增孵化面積后補助、孵化器運營評價后補助、孵化器天使投資風險補償、孵化器企業信貸風險補償。2016年,發布《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并制定了《廣東省科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十三五”專項規劃》,加強對孵化器建設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
第二,設立科技計劃項目專項,大力支持孵化器體系發展。為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發展,廣東省設立孵化育成體系專項資金,2014-2017年每年安排資金不低于1億元,并設立了新增孵化面積建設補助、孵化育成體系專項建設、孵化器倍增計劃、眾創空間建設等子課題,累計支持項目240項,支持專項經費共3.2億元。
第三,推動行業協會建設,搭建孵化器交流橋梁。積極推進省級、市級孵化器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孵化器協會的紐帶作用,加強行業合作,規范行業行為,促進行業發展。2013年,推動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成立,旨在提升和加強廣東省孵化器的組織管理,推進了孵化器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及管理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孵育能力。2016年,成立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創業投資專委會、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創業投資專委會,進一步推動眾創空間及創業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行業生態環境。
第四,加強孵化器管理引導工作,提升孵化器發展水平。為推動孵化器載體高質量發展,廣東省加強對孵化器載體的管理和引導工作。包括開展孵化器運營評價工作,積極開展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認定,建設廣東孵化在線平臺,建設“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在線”微信平臺等措施。
大力提升孵化品質
雖然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突出、提質增效任務迫切、孵化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專業管理服務人才供給不足等問題。
下一步,廣東省孵化器建設將圍繞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為總目標,由注重量的增長向注重質的提升轉變,堅持政府引導、質量優先、分類指導、重點突出等基本原則,重點開展七大工作。
第一,貫徹落實國家支持“雙創”的系列政策。加大國家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宣貫力度,切實落實中央政策,加快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重點支持一批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服務平臺,構建創業創新生態圈,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緊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第二,加強科技創業育成鏈條建設。加大對孵化鏈條建設的引導和支持,推動各地圍繞當地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打造完善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育成鏈條,實現從團隊孵化到企業孵化再到產業孵化的全鏈條、一體化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第三,大力推進專業化和粵港澳臺共建孵化載體。大力推動專業化(粵港澳共建)眾創空間、孵化器發展,引導眾創空間、孵化器聚焦細分產業領域,向強調服務對象、孵化條件和服務內容高度專業化方向發展;引導創業孵化載體引進國際先進的創業孵化理念,吸納、整合和利用國外、港澳臺地區的技術、資本和市場等資源,建設面向港澳臺和國外創新創業人才的眾創空間;引導大中型企業或投融資機構創辦專業化、市場化眾創空間。
第四,引導創新創業載體提升服務功能和水平。開展對省級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省級大學科技園的認定工作,進一步推動廣東孵化在線平臺上創業導師、孵化器運營評價、眾創空間運營評價、孵化器認定、眾創空間認定等功能完善及應用推廣。引導各孵化機構完善孵化培育生態鏈,提供專業技術、創業指導、科技金融、專利代理、檢驗檢測等服務,構建“孵化器+天使投資+創業企業”持股孵化模式,建立多層次創業導師服務隊伍,提高在孵企業成功率,加快企業成長。支持服務模式先進、孵化經驗豐富、有實力的孵化機構輸出專業團隊和服務模式。
第五,加快粵東西北地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建立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科技對口幫扶機制,鼓勵集體經濟社(聯社)利用村經濟發展留用地和物業建設或合作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大型孵化器,引導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金融機構建設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延伸研發鏈、孵化鏈或產業鏈,形成孵化器建設運營的新模式。
第六,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國際化合作。鼓勵省內孵化機構與國際和港澳臺機構和組織合作,通過引進技術、資金、高端管理人才等方式共建創新創業載體。大力吸引國外和港澳高端人才來粵創業,促進一批國際和港澳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鼓勵有條件的創新創業載體探索與國外創新機構的合作模式,在海外建設國際孵化基地,開展國際企業境外孵化服務。
第七,強化服務雙創的管理服務和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登記以及相關資質認定工作,強化落實各市責任目標,督查各市完成孵化器建設任務。加強創新創業載體監測評價,科學引導各創新創業載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省、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的平臺作用,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開展對接和學習交流活動,提升孵化管理服務人員的水平。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