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落下帷幕,但掀起的機器人熱潮卻沒有那么快冷卻下來,也有不少業內專家在反思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部分專家的觀點值得大家深思。
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機器人產業處于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變革前沿陣地,綜合運用了傳感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等前沿技術,直接引發了新制造模式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以及智能經濟的發展壯大。如果說蒸汽機是工業時代的標志,發電機是電氣時代的標志,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那么機器人就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標志。目前僅北京就擁有人工智能企業240多家,專利申請數累計7841項,并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聚集了百度、航天云網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在機器人關鍵部件等領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了數十家專業技術聯盟。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王飛躍:我國機器人市場“重”概念創新“輕”核心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仍然不足。國內各地大量設立機器人產業園區,但真正能夠發揮作用或形成產值、產能的卻很少。一些企業熱衷于炒作概念,雖然掛名“機器人”“智能”,技術能力卻名不符實。要想讓機器人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真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也要建立知識庫、大數據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等。這不僅需要技術支撐,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等的配合。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于海斌:如今,工業機器人大批量進入制造業,具備各種功能的服務機器人也走進了百姓家,實現爆發性增長,但目前機器人還是單體的形式,沒有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機器人技術要有新的突破,為此,我國提出了“機器人互聯網”的概念?!皺C器人互聯網”是一個新的模式和應用方式,能夠實現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協作,以及機器人、信息和人之間的融合。當前,建設“機器人互聯網”,在網絡實時性等方面還存在很多挑戰,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并與信息技術實現深度融合。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在制造業領域,特別是可以廣泛應用的智能空間領域,機器人將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工程師賀倩:人工智能在各行業全面運用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兩個可能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其一是計算資源浪費問題。人工智能技術要針對必要和不必要的大量數據進行反復的計算才能形成學習模型,計算量非常大,會占用非常多的計算資源。其二是安全問題。人工智能技術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感知數據進行匯總,在數據傳輸和存儲方面存在安全隱患,這也是人工智能在金融、社保等安全性要求較高的行業內發展較為緩慢的原因之一。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過去5-8年的時間里,國內機器人企業從個位數,發展到現在的3000家左右。他認為,資源的快速聚集,加速了行業的發展,這對于行業的進步來說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我國機器人發展存在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苗頭,要解決低水平重復發展、同質化競爭的問題,需要政府、企業以及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首先從國家層面看,要加強頂層設計,將有效的資源集中使用,避免以往“撒胡椒面”的做法;同時,各地政府也要明辨本地區的優勢、劣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產業來發展,不能一擁而上。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機器人發展呈現三大新特點:一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機器人融合的特征愈發明顯;二是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服務機器人和人類生活聯系愈加緊密;三是世界各主要國家均將機器人列為重點突破領域,全球協同創新、競合發展步伐正在逐漸加快。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并先后出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短板、提高發展質量,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打造成引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摘自 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