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部部長埴谷和宏
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作為日本安川集團在中國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以驅動控制、運動控制、機器人和智能工廠四大事業為軸心,不斷向中國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技術。1977年,安川電機運用最擅長的運動控制技術開發生產出了日本第一臺全電動的工業用機器人——莫托曼1號。此后,相繼開發了焊接、裝配、噴漆、搬運等各式工業機器人,產品系列愈加豐富。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部部長埴谷和宏告訴記者,目前,安川電機旗下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汽車、3C、家電和家具等行業的搬運、噴涂、組裝等環節。
技術優勢助力市場拓展
安川集團2017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中國區域的第一季度營業額達269億日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2.1%,中國也成為安川電機除日本本土以外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此外,該報告還指出,公司銷售和利潤的大幅增加主要歸功于中國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埴谷和宏認為,安川電機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良好發展與其領先的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本土化的生產都密不可分。
安川電機長期致力于運動控制技術研發,能夠將最前端的伺服馬達和控制器產品技術應用于機器人研發,為中國市場提供高性能的機器人產品。為確保機器人的軌跡精度,安川機器人以最短控制周期實現了應用高度控制技術的高精度機器人軌跡。同時,安川機器人還具備殘留振動抑制的自我學習功能,可以通過自行研發的軟件,事先對機械方面的誤差、變形、縫隙進行補償,從而實現機器人絕對位置精度的穩定性。安川電機還擁有使用低熱脹材料的機械手以及針對外力影響導致精度劣化可進行補償的機械校準技術。此外,安川電機40多年的應用技術經驗積累,可提供具有極強問題解決能力的機器人。埴谷和宏還特別強調,安川的主要機器人都已實現了中國(常州)本土化生產,在交期以及售后服務方面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力。
安川電機便攜式小型機器人MotoMINI本體
“人機協作+可移動”是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研發方向
盡管采用機器人進行生產已經是工業生產的未來趨勢,但由于生產品種的不同,生產中還可能出現需要部分設備暫時停運的情況。如果是固定設備的機器人就只能被閑置,導致設備投資回報率低。而如果采用人機協作機器人,就能實現最少量機器人生產。埴谷和宏認為,協作機器人是多種變量式生產所必須的機器人,無需安裝安全圍欄的使用方式大大增強了生產設備的操作自由度。
埴谷和宏特別談道,為使投資回收更容易,“人機協作+可移動”是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研發方向。安川電機的MotoMINI便攜式可移動小型輕量機器人就是基于此設計的,本體重量僅為7kg,易于移動安裝,具有卓越的動作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適用于單位時間內大量生產的小型零部件的搬運、組裝。同時,配套使用的新一代機器人控制柜YRC1000micro也具有非常好的便攜性。通過充分利用這些產品的緊湊性,將其與其他設備組裝使用,就可以實現低價構建前所未有的安裝空間,從而高效使用設備系統。
在埴谷和宏看來,未來,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客戶的個性化生產需求也將隨之產生。人機協同機器人的形式將進一步升級,實現機器人與生產管理系統的結合,即根據實際訂單狀況自動生成最優化的生產方案,以提高生產效率。他舉例說,機器人在得到上層系統生產品種的指令后,會自主地移動到生產所需要的設備處,根據產品信息自動生成機器人動作進行生產作業。據了解,目前,安川電機已經正式啟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生成機器人動作的對策研究,這讓我們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隨著智能制造在中國的逐步落地,制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只增不減,相信安川電機將繼續憑借其技術優勢占據市場領先地位。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7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