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9月16日,在2017(第六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指出,我國鋼鐵行業企業負債率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平均水平和其他行業水平,去杠桿意味著資產和負債兩端同時承壓,鋼鐵國有企業去杠桿的難度更大。
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率較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介紹,截至2017年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負債率55.8%,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1.1%,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有8個行業負債率高于60%。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負債率63.9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負債率65.8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負債率64.2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負債率60.09%;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負債率61.99%;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負債率64.4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負債率62.04%。
截至2017年7月,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總額4.90萬億元,同比增加2618.0億元,同比增長5.65%;資產負債總額3.42萬億元,同比增加1701.6億元,同比增長5.23%,資產負債率同比有所降低。
根據統計,自2000年以后,我國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逐步上升,并維持在較高水平。其中,2001年至2007年,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60%以下,平均54.85%,2008年突破60%,以后開始逐年上升,在2017年3月達到了高點,隨后又逐步下降。
鋼鐵企業財務費用下降明顯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認為,我國國有企業的杠桿之重與投資沖動有很大關系。前些年,一些國有企業過于追求速度和規模,有的甚至不惜以高負債為代價;一些國有企業“新官不理舊事”,熱衷于上新項目、鋪新攤子、出新業績,企業卻債臺高筑。2017年以來,國資委對一些高負債企業實施負債率和負債規模“雙管控”,通過預算、考核、薪酬、投資管理等方面聯動,加大管控力度。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2家中央企業與有關銀行簽訂了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鼓勵企業通過IPO、配股等方式從資本市場融資,改善資本結構;支持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資產來籌集發展資金,盡量減少對負債的依賴。
作為應對去杠桿的重要抓手,多家中央企業的債轉股工作加速推進。截止2017年7月,全國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余家高負債企業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和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前7個月,中央企業利潤總額由2016年同期的同比下降3.7%轉為同比增長16.4%,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雖然不大,但仍來之不易。
事實上,對鋼鐵企業來說,高杠桿造成了企業財務較高的財務負擔。2001年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財務費用約69元,2016年噸鋼財務費用約141元,到2017年1至7月噸鋼財務費用約130元,降幅比較明顯。
鋼鐵企業去杠桿要有良好條件
有業內專家分析,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多方面的困難所致,除了國有企業承擔的職能過多、背負額外的負擔之外,與國有資產處置敏感、國有銀行部門面臨較大的損失壓力等因素直接相關。國有企業去杠桿則意味著資產和負債兩端同時承壓,一方面,處置國有企業資產的過程如果不順利,就會出現舊賬變新賬的情況,對國有企業責任人會產生負向激勵;沉沒成本、估值損失等價值消失成為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的重要障礙。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負債主要應對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表示,對鋼鐵行業國有企業來說,去杠桿難度更大。一是鋼鐵企業的重資產行業特征明顯,面臨產能過剩,去產能任務緊迫,去杠桿情況復雜;二是鋼鐵國有企業肩負著促進經濟增長、職工安置、維護社會穩定等重任;三是鋼鐵行業杠桿率更高;四是鋼鐵企業既要去杠桿,又要防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此,鋼鐵行業去杠桿,第一、堅定推進去產能,加強企業管理,促進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好轉;第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第三、改善對鋼鐵企業的金融服務;第四、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第五、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第六、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去杠桿;第七、為鋼鐵行業去杠桿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