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日前,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峰會”在廣州開幕。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發表了題為《發展工業機器人推進智能制造》的主旨演講。他就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問題,以及如何加快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市場需求持續增大
李毅中指出,我國工業機器人去年產量為7.24萬臺,同比增長34.3%,今年1~7月產量為7萬多臺,同比增長50%多。我國工業機器人去年的銷量占全球的30%,從保有量來說已超過30萬臺,大概占全球工業機器人10%以上的市場份額。
業內預測,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達到11萬臺,到2020年將超20萬臺,比2015年增長近2倍。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將達到100萬臺。
技術含量逐步提高。李毅中表示,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已經基本掌握了工業機器人的本體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軟硬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道規劃等技術。特別是在微控制和微處理器方面處于領先水平,國家大力支持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研制和產業化,支持整機企業加快技術積累,促進行業技術進步。
李毅中指出,去年國產多關節機器人占國產機器人的40%,同比增長12.9%。如今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應用到機器人領域,隨著高性能、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人機共融技術,高精度運動與姿態控制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研制、研發突破,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將會得到明顯提升。
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工業機器人產業盡管總產值不大,但在工業和制造業中廣泛集成應用顯著提高了工業和制造業的質量,節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實現了精準制造。
經濟效益總體向好。工業機器人產業還處于成長期,但是由于它的高技術、大市場,已經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銷售利潤率大多數在15%左右,遠高于制造業6%的平均水平。
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李毅中指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快,但始終存在著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一是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率低。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大多數是三軸到五軸機器人,六軸以上的高端機器人,85%為國外品牌,智能應用才剛剛起步。
二是機器人使用密度低。目前我國制造業萬名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只有40臺,不及發達國家的15%。由于國產機器人目前精度、壽命、可靠性等方面與國外機器人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影響了國內企業使用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積極性。
三是低水平重復建設普遍。國內不少機器人企業不夠重視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元器件缺失。據統計,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近千家,其中大部分是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
談及發展工業機器人的一些做法和經驗,李毅中舉例說,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已初步形成了研發、制造、服務、使用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廣東省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1/4,總的來看有四方面的實踐經驗值得分享。
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引導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加強規劃布局,引領行業發展,國家制訂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將工業機器人列為先進制造之一;地方上,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制訂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產業集中地佛山市、東莞市也都出臺了市區相應的實施規劃和行動方案。
二是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動行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通過并購、參股控股、戰略合作等方式,快速掌握國外先進技術,比如美的集團投資40多億歐元收購了德國著名的機器人制造商庫卡94.55%的股權。
三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綜合技術和人才培訓服務。廣東省投資建設了國家工業機器人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智能控制系統制造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佛山市成立了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這些中心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質量檢驗、標準驗證、產品研發、人才培訓等綜合性的技術服務。
四是加大資金等政策支持,扶持產業發展。不少地方政府對機器人生產企業、使用企業都給予技改資金、股權投資,首臺、首套保費獎補等資金支持。廣東省從2016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幾個億支持對機器人融資租賃項目貼息和風險補償。佛山市、順德區專門出臺了智能制造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鼓勵自己生產、自己使用,支持企業以機器換人。
相關建議
對加快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李毅中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強政府引導推動,做好布局規劃。我國現在已有智能制造工程的實施指南,有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應該制定更為詳細的工業機器人發展線路圖和時間表。
李毅中認為,從空間布局來看,沒有必要在各地都搞機器人研發和制造,但是要在各地普遍推廣機器人的使用。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制造沒有必要遍地開花,低水平重復建設,比如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沈陽、哈爾濱、重慶已經發展成氣候了,其它區域要避免一哄而上。
人工智能是最新的前沿科學,目前國務院已經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把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列為關鍵共性之一,提出要大力發展包括智能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研制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空間、海洋、基地等特種機器人。李毅中建議,進一步把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細化為專業規劃,既要加快發展,又要防止低水平重復。
二是整合研發研制力量,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短板。實現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關鍵在于要突破核心技術瓶頸,要抓住當前國家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機遇,李毅中建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的04專項,應該增加機器人的相關內容。此外,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力爭在短時間內突破一些共性技術。應該密切關注國際智能制造前沿技術的發展,積極開展如新型感知、智能控制、人機協作等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搶占產業制高點。
三是以集成應用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帶動產業發展。《中國制造2025》明確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關鍵工序和數控率由目前的33%提高到64%,推動智能化升級改造是制造業供給側改革任務之一,應該采取專項基金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企業采用國產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目前集中用在汽車、電子、家電等行業,還有更多的行業存在著潛在的需求,建議要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示范,比如機械、仿真、化工、制藥、危險品、物流、倉儲以及在消防事故、搶險等特殊作業中都可廣泛使用。
四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鼓勵國際并購,擴大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多年來外資企業在我國急劇擴展,從整機到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從制造到服務的進一步謀劃布局,應該說外企帶來了技術和資金,促進了產業發展,但我們也要看到外資如今占據了市場,形成對外依賴,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此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的合資合作,包括引入全球優秀工業機器人企業及研究機構戰略合作,也要通過并購掌握他們的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實現再創新。
(本文根據李毅中在“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峰會”上的發言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