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和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這個關鍵,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在春節前夕赴甘肅看望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2013年2月2日—5日),《人民日報》2013年2月6日
學習札記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發展動力正在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一個關鍵在于加強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必須要有前瞻性,唯有如此,才能站到世界前沿,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另一個關鍵在于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要始終抓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這個關鍵,特別是實現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把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驅動力。
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以工程科技人才為例,在現代工業全球化發展趨勢下,推動工程科技教育面向產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一大批綜合素質優良、專業基礎扎實、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合作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與工程界的廣泛共識。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隊伍的關鍵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成長、成才的生態環境。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工程科技教育和繼續教育,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技能人才,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力量。
——楊芙清
楊芙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系統軟件、軟件工程、軟件工業化生產技術和系統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融會貫通
國家發展的核心在于創新,科技創新則是這個核心中的核心。科技創新既是引領全面創新的核心動力,也是引領國家整體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必須要強化創新驅動,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最大活力的創新力激發出來,以此提高經濟的自主增長動力和創新驅動的能力。創新需要人才,發展也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目前我國科技隊伍的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然而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這些現實問題都要求我們必須把人口眾多的優勢轉化為人才資源的優勢,促進經濟增長向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基礎。
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其牽動、引領全局發展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究其原因,就在于現有創新鏈條上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脫節環節,因此需要在基礎研究、成果轉化、自主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推進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以形成推進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