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十三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關于我國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創新,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對于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破解發展難題呼喚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實踐的先導,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它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基礎上形成的,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尤其是在破解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問題導向,回應了時代呼喚。
破解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迫切呼喚創新發展。時至今日,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新能力仍然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為此,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堅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效動力。
破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迫切呼喚協調發展。盡管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等矛盾亟待解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和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如果到時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實現了預期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突出,那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就無法得到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認可。為此,必須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
破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問題迫切呼喚綠色發展。人類繁衍生息于以綠色為基調的自然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當前人民群眾對干凈飲水、清新空氣、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但生態環境問題卻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的“心頭之患”。為此,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破解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迫切呼喚開放發展。當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應對外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相對而言,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運用國際規則的本領也不夠足。為此,必須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破解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迫切呼喚共享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仍然存在,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為此,必須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新發展理念鑄就發展新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是世界平均增速的近3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為15.1%,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這些成就的取得,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5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得以加快實施,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2%。新產業新業態迅速崛起,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新產品新模式層出不窮,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協同經濟廣泛滲透,線上線下融合、跨境電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模式方興未艾。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得到激發,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協調作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2016年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退出煤炭產能超過2.9億噸。統籌推進城鄉區域發展,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提高,城鄉差距繼續縮小,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比2012年縮小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35%,比2012年末提高4.78個百分點。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更趨協調。
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著力緩解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基本國策,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16年全國完成造林面積比2012年增長21.3%,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比2012年增長24.5%。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2016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17.9%和23.9%。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開放作為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互利共贏、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2016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3萬億元,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繼續位居世界前列。貨物貿易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55.1%,比2012年提高3.1個百分點。雙向投資快速發展,2013年至2016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4894億美元,年均增長3.1%,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915億美元,年均增長21.6%。
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共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緊緊依靠人民、不斷為人民造福,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就業形勢穩中向好,2013年至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四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實際增長7.4%。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確保了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持以新思想引領新常態,以新理念指導新實踐,以新戰略謀求新發展,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破解了許多過去沒有解決的難題,有力推動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把新的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用新理念引領新實踐,把新的發展理念貫徹到我國發展的全過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指導新的發展實踐。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關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致力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要注重利益關系協調、合理處置矛盾糾紛,統籌國際國內發展大局,防范化解來自國內外的風險挑戰;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原則,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著力保障基本民生,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檢驗改革發展成效。加快建立與新的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科學考核體系,引導各級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要著力完善干部績效考核制度,堅持把科技創新、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等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對干部形成正向激勵。要根據不同地域和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實施差異化考核,在實踐中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注重比發展質量、比發展方式、比發展后勁,防止把發展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長,一味在增長率上盲目攀比、層層加碼。總之,一定要對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來驗收新的發展改革成果,切實引導各級干部作出一番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實績來。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