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1月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介紹《若干措施》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從我國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若干措施》主要內容、中國走在全球投資目的地前列、吸引外資的主要措施、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等方面,解讀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相關政策。
2016年我國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
2016年世界經濟處在一個深度調整的狀態,復蘇動力不足,跨國公司投資意愿也不強。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16年跨國直接投資可能要下降10%-15%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利用外資的總體規模預計2016年和2015年是持平的。去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這個數字不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
雖然我國去年利用外資的整體規模和前年持平,但是結構進一步優化。比如在服務業方面,吸引外資增長8%,服務業占全國吸引外資的比重上升到70.1%。房地產吸引外資去年前11個月下降了31.1%,占總體吸引外資的比重下滑至15.4%。制造業整體吸引外資是下降的,但是制造業里面高技術制造業吸引外資增長了3.6%。勞動密集型一般制造業吸引外資是下降的,比如紡織服裝業下降了32.6%。
整體來說,我國去年外資吸引的規模能夠保持穩定,結構能夠優化,主要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經濟比較好的增長,中國的社會比較平穩,提供了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二是中國的國內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有潛力的市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中國利用外資業依然面臨一些挑戰。比如中國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在減弱,周邊國家紛紛出臺一些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與我國的競爭加劇,一些傳統上以對外投資為主的發達國家鼓勵制造業回流,對外投資規模在減少。
中國政府非常關注利用外資工作
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提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李克強總理也在不同場合強調,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研究進一步促進引資的有效措施,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也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商務部會同發改委及其他國務院有關部門經過多次認真討論,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提出了《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文件,《若干措施》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發布。
《若干措施》主要內容是三方面新舉措
一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舉措。《若干措施》指出,要通過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大幅度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政策措施,要同等適用于內外資企業,鼓勵外商投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外資依法依規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且同等適用相關的支持政策。支持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與內資企業、科研機構開展研發合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在中國創業發展,為其依法依規提供出入境管理方面的便利,這將為促進引資和引智引技相結合創造更好條件。
二是促進內外資公平競爭的新舉措。《若干措施》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確保政策法規執行的一致性;不得擅自增加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限制;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工作,依法依規對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一視同仁;強化對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機制建設;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拓寬投融資渠道,落實內外資企業統一注冊資本制度等等。
三是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新舉措。《若干措施》提出,各個地區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積極開展投資促進活動,支持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促進資金雙向流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外商投資企業境外融資能力;深化外資管理體制改革等等。同時,《若干措施》也重申,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政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的權益,這是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具體措施。
中國仍然處于全球歡迎投資目的地前列
第一,現在有一些評論講,中國利用外資的投資環境惡化了,這個評論是不實事求是的。去年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表了《2016世界投資報告》,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表明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第二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去年中國美國商會也有一個調查,他們的會員中有60%以上的企業把中國作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也發現,歐盟在華的企業50%左右要在中國擴大投資。就在上個月的20號,日本貿易振興會也發表了一個報告,基于對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環境的整體評價,發現日本企業在中國擴大投資的意愿和2015年相比還增長了兩個百分點。這些機構的調查報告表明,外資對中國投資還是有更多的意愿,有更多的信心,實際上很多大的企業,比如大眾、寶馬、液化空氣、宜家等等,都在中國增加了投資,所以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受到了外國投資者肯定的。
第二,關于外國投資在中國不受歡迎或者沒有以前受歡迎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將近40年,我國要出臺的20條若干措施也講,內資和外資享受同樣的待遇,外資和內資今天都當做一家人了,一開始的時候歡迎外資,現在都是一家人了,還說歡迎不歡迎,有點見外。還有一點,從方方面面來講,我國利用外資的環境是在不斷改善的。去年9月3號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涉及外商投資的四部法律。以前對外資,哪怕是鼓勵類的,更不用說限制類的,都要逐案審批。現在法律修改了,在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企業,只要備案就可以了,不需要審批,節省了時間,節省了費用成本。所以從這方面你可以看出中國的投資環境在改善。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穩定性也越來越高,中國的政策更加具有可預見性,中國的《立法法》規定,中國出臺的政策都要征求內外資企業的意見,征求利益相關方的意見。所以它是透明的、可預期的、穩定的。
第三,前幾年反映比較強烈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現在我國的法律更加完善,司法體系更加完善,執法力度正在加大。美國有一家公司CEO講,他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很有信心,他在中國打了30個官司,贏了28個。
第四,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對外籍的人才到中國來創辦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他們在簽證方面,在居留許可、就業許可方面得到的便利越來越多。辦簽證更加方便,簽證有效期也更加長。另外,20條若干措施規定,準入后的公平競爭情況越來越好。20條規定,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樣可以參與中國相關標準的制定,有30個行業已經有1000多家外資企業參與標準的制定。外資企業以前反映的產品在中國得不到國民待遇,現在的產品只要在中國制造,符合中國的原產地標準,都可以參加政府采購。
商務部特別重視聽取外資企業的意見,在每兩年一次在廈門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都有國務院領導和外商進行交流。比如說,去年汪洋副總理和跨國公司代表進行了非常好的對話。商務部自己每年也有兩次和跨國公司的代表進行對話,還有其他一些機制來聽取外商投資企業的意見。
最后,引用一個世界銀行的報告說明,中國的投資環境在改善。世界銀行去年10月份發布了一個營商環境的報告,涵蓋190個成員,在這190個成員中,中國2016年排位第78位,2015年排位第84位,也就是說2016年和2015年相比中國營商環境提高了6個位次。從方方面面來講中國的投資環境都是在改善的。當然,在190個成員中,中國排到78位,這也說明我國的投資環境不是完美無缺的,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商務部愿意繼續和外商投資企業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來不斷完善我國的投資環境。
海關總署高度重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工作
從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來看,現在不是要停止,更不是萎縮,而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繼續推進。從最先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到現在,已經創新了一批海關監管制度和作業模式,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比如說,在創新監管模式,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中60余條貿易便利化的核心措施,已經有50余條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上海美國商會發布的貿易環境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也顯示,52%的受訪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制度創新有助于企業高效率、低成本完成通關手續。受訪企業對海關先入區后申報,創新制度的認可度達到了87.8%。
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實施了企業主動披露,引入中介機構協助開展企業稽查核查,企業信用公示等制度,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同時適應發展的需要,促進自貿試驗區新興貿易業態的發展,制定了相應的海關保稅監管制度,支持自貿試驗區境內外保稅維修檢測、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子商務、期貨保稅交割、保稅融資租賃、文化保稅交易等新興貿易業態的發展。去年1—11月,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達到了1.45億票,進口總額達到229.5億元。
在做好監管制度創新的同時,及時總結經驗,做好復制推廣的工作。2014年8月,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率先復制推廣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2015年11月,海關總署又將在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四個自貿試驗區所創新的11項制度在全國海關復制推廣;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一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國發[2016]63號)以后,按照要求,在全國復制推廣19項改革試點經驗,其中由海關總署牽頭的11項任務已經全部完成。海關協助配合的、由其它部委牽頭的兩項工作也在積極推進。2016年下半年,中央決定在遼寧等七個省市設立新的自貿試驗區,海關正按照“圍繞定位、注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復制推廣”的原則,積極研究海關支持措施。可以說自貿試驗區的創新試驗正在穩步的、繼續的向前推進,而且對于推動海關的改革創新將會發揮更多的、更好的作用。
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發展樂觀
在中美剛剛建交的時候,貿易規模是非常小的。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5000億美元,雙邊的貿易給消費者、生產者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雙邊的投資發展也非常快,中國吸引美國的投資,應該說對中國的開放,對中國的就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美國在中國的投資,也為美國的企業、美國的經濟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些美資企業的母公司遇到了困難,但是在中國的投資卻獲得了很豐厚的利潤,這些利潤有效地支撐了他們在本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也有利于母公司擴大在美國當地的就業。雙邊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都非常好,所以相信中美互利雙贏的經貿關系還會在未來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誰也不會去做一個雙輸的事情,誰也不會去破壞雙贏互利的關系。對未來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應該持樂觀態度。
《若干措施》里提到要進一步放寬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這表明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方向,表明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信心。至于具體的時間表,商務部需要和相關的金融主管部門進一步溝通,來推動放寬的措施早日出臺。同時,我國在擴大開放的時候非常注意風險的防范。為了測試風險,在自貿試驗區里面要先行開放,在自貿試驗區里開放看看它的風險是否可控,如果風險可控,就會進一步向全國推廣,所以請關注自貿試驗區開放措施的公布。
海關支持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主要做法
擴大開放,利用外資,海關在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因為海關是進出境的監督管理機關,通關監管的工作對于擴大開放和利用外資將會產生影響,其中大家很關注的就是通關效率的提升、通關成本降低的問題。因應企業和進出境人員的需求,海關近年來主要是圍繞著打造通關一體化改革的主線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逐步推動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的建立。去年率先在上海啟動了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這項改革的內容主要包含“兩個中心、三項制度”:
兩個中心,一是稅收征管中心;二是風險防控中心。通過建立稅收征管中心,由海關總署直接管理,海關按照商品和行業分類對貨物涉稅申報要素實行全國統一的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批量審核,有效地解決了執法不統一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建立風險防控中心,對于通關監管中涉及的企業商品安全準入及其他風險進行統一的分析和處置,統一下達風險布控的指令,管控進出境的風險。
三項制度:一是“一次申報、分步處置”。企業很關心在貨物進出口過程中手續比較多,耽誤的時間比較長,通關的成本比較高的問題,所以海關這項改革就要著力解決通關過程中流程再造的問題,將過去很多或者說全部在通關現場辦理的手續,進行前推后移,企業進行一次申報,海關首先進行安全準入風險排查以后,對于涉稅的其他事項分步進行后續的處置,這樣大大縮短企業的通關時間,讓貨物能夠比較順暢的、短時間內通關。
二是征管方式改革。推動企業報關納稅自報自繳,這項制度核心在于,過去是企業申報、海關審核,特別是涉及到稅收申報要素,比如價格、歸類、原產地的問題,海關在口岸上逐一審核,既耽誤了時間,又增加了成本。現在由企業自己向海關申報、自主繳稅,海關全過程抽查審核,重點進行后續的審查和處理。
三是協同監管。對于隸屬海關進行功能化的改造,讓不同的海關承擔不同的任務,分別進行相關業務的處理,口岸型海關主要負責對貨物進行通關現場監管,屬地型海關主要是對企業進行后續的稽查和信用管理,形成協同。通過以上措施,讓大家感受到全國是一個海關。
通過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使企業能夠享受幾項紅利,一是可以在任意地點選擇進行報關,消除了申報的關區限制。二是海關執法更統一,在兩個中心的處置下,全國通關的政策和規定執行標準更加一致。三是效率大大提高,就是簡化了口岸通關環節的手續,壓縮了口岸通關的時間。2016年海關已經啟動了上海、廣州和北京的試點工作,2017年海關將把這項改革在全國進行全面的推廣實施,達到全覆蓋的效果,使得全國企業都能夠享受到這項改革的紅利。相信今后企業的通關時間會進一步降低,效率會進一步提升,改革的獲得感會進一步增強
新時期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措施
第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若干措施》有三項內容,第一項就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前制造業開放的多一些,服務業開放的少一些,現在服務業要進一步加大開放的力度。措施里面講到14個領域的開放力度要加強,包括會計審計,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電信、互聯網、文化教育、交通等等。在制造業方面,《若干措施》明確要取消軌道交通、摩托車制造等等外資的準入限制。在采礦業方面也要進一步放寬頁巖油、油砂等非常規油氣的外資準入的限制,在新的時期吸引外資,一個就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現在正在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目錄里面進一步減少了限制類和禁止類的行業,所以擴大開放是一個很重要的吸引外資的措施。
第二,要創造更加公平競爭的環境。有人說現在外資的優惠越來越少了,和國內的內資企業一樣了,現在還要強調公平競爭,是為什么呢?以前外資有外資的優惠,內資有內資的優惠,外資不能享受內資的優惠,內資不能享受外資的優惠。現在外資的優惠沒有了,內資的優惠也要適用到外資企業,所以這樣的公平競爭使得外資企業在準入之后有更加好的待遇。
第三,要不斷的優化投資環境。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經有相當的改善,但是仍然不是完美無缺的,要繼續加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讓外資企業感到在中國投資比在他的母國投資還便利,這是我國努力的方向,要使投資環境更加改善。
今天世界上有些國家有逆全球化的情緒,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思潮或者情緒,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會變。中國會進一步擴大開放,會進一步加入到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之中。比如說,我國已經簽署了14個自由貿易協定,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領域,涉及的貿易伙伴有22個,現在還在加大力度來商談和海合會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在APEC里面積極推動亞太自貿協定。通過這樣一些自貿區的建設,外資不僅僅能夠在中國投資,享受到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而且也可以把中國作為一個基地來更多地進入中國的自由貿易伙伴的市場。所以,新的時期吸引外資的措施就是擴大開放、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參與全球的和區域的經濟合作,為中國的企業,為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要正確處理擴大開放和確保安全可控的關系
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時,一些敏感行業也會進入到開放的領域。現在改革開放進入到深水區,在開放的時候要確保既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同時也要確保安全可控,確保風險可控,這是底線。怎么來做到兩者的平衡呢?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中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習近平主席專門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有一個重要的指示,指出,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敏感領域開放的時候,先放到自貿試驗區里進行測試,如果測試效果很好,放寬了準入,市場主體發揮了作用,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風險可控,就進一步在全國推廣。如果風險比較大,風險不可控,或者開放會影響到國家安全,就會在試驗之后給它緩一段時間來考慮擴大,或者再做一些調整。
國家安全審查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慣例,發展經濟不能夠損害國家安全,這是國際上共同的認識,通過自貿試驗區的壓力測試,通過進一步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相信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中國法律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合法利益
習近平主席說,我國利用外資有三個不變,即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護,這是法律的規定。他們在中國的合法利益,他們的合法經營行為,比如來中國投資、增資或者減資,有利潤要匯出,這些都是合法的利益,法律規定不受影響。中國政府為了控制資本外流,采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是針對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的,對于合法經營、合法匯出收入的外資企業沒有影響。2016年12月9日,外匯局專門有一個聲明,凡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合法的業務收入的匯出,增資減資活動都不會受到影響。相信通過這樣的管理措施,使大家有一個更好的預期,有了更好的預期就能夠控制風險,如果能夠很好的控制風險,中國的經濟就會更好的發展,中國經濟更好的發展,對外資企業來說是有利的,對世界也是有利的。
海關重視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建設的主要舉措
要營造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企業的參與非常重要,企業的信用管理也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海關非常重視在企業信用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和有關舉措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制度先行。近年來海關總署先后出臺了《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海關認證企業標準》等制度規范,通過法治化的方式去建立進出口信用管理體系。同時,海關非常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建設,上線運行了“海關企業進出口信用管理系統”,建立了“中國海關企業進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和“中國海關關企合作平臺”,依托科技手段,保障信用管理制度高效運行。
二是根據企業信用實施差別化監管。對于高資信企業,海關給予通關便利,降低進出口查驗率等便利措施,目前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在口岸通關環節的查驗比例不到一般信用企業的10%。與此同時,把主要的管理資源集中到信用不好、管理不規范企業的監管上,加大對這部分企業的實際監管或現場查驗。
三是注重協同監管。海關把對企業的進出口信用管理置于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去,海關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商務部等40個部門,共同對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實施了聯合激勵,總計提供了49項便利措施,充分釋放政策的紅利。近期,海關還將聯同其他部門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讓失信企業不僅在海關通關環節受到懲戒,在相關領域也將受到影響和制約。此外,海關還參與了10多個領域信用聯合激勵與懲戒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和實施工作,可以說國家的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正在逐漸形成和完善。
四是注重國際合作。中國海關廣泛開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海關之間的AEO互認合作。AEO制度即“經認證的經營者”制度,是在WCO《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下設立的重要制度。我國的高資信的企業,在合作的另一方海關將同樣認可他,并同樣給予通關便利和高信用的待遇,這樣將有利于引導企業都走誠信守法的路子,讓更多的企業知道誠信守法會帶來便利,失信違法會受到懲戒。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同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歐盟等31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AEO國際互認。出口貿易額已經占到了我國出口總額的40%,有效地改善了通關環境,誠信企業的通關成本也得到了進一步下降。
與此同時,海關還將信用管理制度與商事制度改革深度融合,在企業注冊登記方面也給予了一系列便利措施。相信隨著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逐漸成熟和完善,廣大守信企業得到的優惠和便利會越來越多。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機遇和利潤回報將越來越好
外資在中國投資的機遇是非常多,非常大的。世界上有幾個像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能夠在未來五年保持6.5%的增長率?在未來五年之內,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將要達到10萬億美元,國內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這種需求會給外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機會。
今年前11個月,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10.4%,這就表明中國經濟的活力、機遇、潛力。而且中國現在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大,馬上要公布的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20條措施,進一步把以前限制的領域放開、放寬或者有序的開放,以前外資沒有機會進入的領域,未來有機會進入,所以這也是給外資帶來了很好的機遇。這么大的市場,有這么多的投資機遇,當然是非常好的事。
中國歐盟商會去年有一個報告,叫做《商業信心調查2016》,這個報告表明,歐盟在華投資企業2/3以上盈利,這是非常好的記錄。國家統計局2016年12月27號公布了一個數據,前11個月,規模以上外資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在中國內地實現利潤總額1.5萬億人民幣,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0.8%。這就是事實。很多扎實的數據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利潤回報是非常好的。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摘自 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