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此,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就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中基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創新性地提出來的一個突出的、具有建設性的重要范疇。如何理解這一新出現的經濟范疇呢?過去,我們曾經提出過實現“經濟現代化”或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等范疇。顯然,十九大報告新提出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概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經濟現代化”和“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與構成現代化強國的其他要素(如現代化社會體系、現代化生態系統、現代化法治體系等)對應,指一種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狀態、目標和結構;它是指整個國家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經濟系統,在發展總量和速度、發展水平和質量、體制機制運行、開放發展程度等諸多方面的現代化水平和狀態。相對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來說,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最重要的、最基礎性的建設子目標和內容。
根據十九大報告精神,新時代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要素構成:
一是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中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要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7%,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均GDP、人均GNP或國民收入達到世界現代化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的經濟總量就絕對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人均水平要超過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國可以在衡量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其他指標方面奮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等方面,中國的進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結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經濟的語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制造業尤其是高級化的裝備制造業,以及門類齊全、迅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總體要求是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得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建立這樣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
四是現代化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指國土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要素密集程度較大、生態容量適度、城市群落連綿、區域發展差距較小的生產力布局結構。
五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并不是西方當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一定是現代市場經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主要特征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都要起作用,這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系。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一定是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體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之間有著良性循環關系的經濟,不僅可以輸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絕不是依賴型的輸入型經濟(如技術依賴度比較小);不僅可以引進來,而且可以走出去;不僅可以對東開放,而且可以沿“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
摘自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