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盼已久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不久前已經公布了,該名單中共列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37所,由于名單的背后關聯著海量教育資源的配套,名單上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在所難免。所幸,“雙一流”的遴選聲稱將打破終身制,會實行定期的“動態篩選”。也就是說,目前榜下的大學在下一輪遴選中仍有希望,而榜上的大學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也會倍感壓力。當然,無論是否在榜,只要是有志于在科研創新上取得進步并努力爭創“世界一流”的大學,都必須重視學科建設。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他想表達的雖然只是杠桿原理,但卻給我們以重要啟示:當我們找準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同樣的條件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甚至是驚人的效果。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這個問題上,一定也存在這樣的支點。根據筆者的觀察和思考,認為科研創新團隊優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支點。主要理由是:知識社會環境下科研的深度、廣度和復雜程度決定了學科間不斷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大團隊合作攻關提出更高的需求,傳統的單打獨斗式的科研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員個體的成長;科技興國戰略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使命,大學科研職能的發展和現代大學間的競爭等,都要求大學科研創新必須實現“彎道超車”,建設富有凝聚力和競爭力的科研創新團隊是必由之路;當前我國大學科研創新團隊發展初具雛形,但還很不成熟,多呈現自發狀態,外部缺乏有效引導,內部缺少科學建設,因此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科研創新團隊優化,從外部來說,各級政府和高校都重視科研創新團隊的建設,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幫助科研創新團隊實現優化升級。既不能強拉硬拽、急于求成,也不可放任自流,需要在有力引導與尊重科研人員自由間取得平衡;既要幫助科研創新團隊把握科研創新的大方向,也需助力科研創新團隊的組織建設,促進團隊成員結構更加合理化;既要建立強大的團隊支持和服務體系,積極為團隊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以減輕團隊科研以外的負擔,也要關注團隊負責人的物色和培養,幫助團隊負責人提高團隊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團隊自我完善能力的可持續性提升。
科研創新團隊優化,對內而言,需要樹立合作建隊、科學管隊、高效工作的理念,不斷提高團隊的科研創新能力。根據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喬恩?R?卡曾巴赫的觀點,團隊是指有一定的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目標而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基于共同目標的有效交流與合作是團隊的本質特征。因此,科研創新團隊必須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兼顧團隊內外的工作,在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項目爭取、研究資源整合、專業人員管理和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使不同學科背景的團隊成員能夠圍繞著共同的研究目標,精誠合作,各取所長,共同創新。在團隊內部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在個人和物質激勵之外,要突出對合作等精神方面的激勵和評價。
已有的實踐證明,團隊具有巨大的潛力,要撬動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快速發展,需要依靠科研創新團隊優化這個重要支點。目前,對大學里已初步形成的科研創新團隊不斷加以優化和培育是高校科研運轉的重要任務。依據美國的管理學者斯蒂芬?P?羅賓斯的研究,只有那些擁有明確的目標、相關的技能、相互的信任、共同的承諾、良好的溝通、談判的技能、合適的領導、內部與外部的支持的團隊才會是高效團隊,才可以產出高績效。這一觀點再一次為我們優化大學科研創新團隊,清晰地指明了方向。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