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中泰證券的策略會上,李開復在演講中指出,互聯網行業紅利已經消退,App的真實使用率在下降,靠炒用戶、增加流量的方式已經結束,所以目前不能再把互聯網投資當作一個整體領域,而要細分哪些是真正的風口正在飛速成長,看好五大投資機會:
1、人工智能:翻譯,人臉/圖像識別(如安防、醫療影像),語音和文字識別,大數據分析(數據營銷,風控,金融),無人駕駛(工業機器人/家庭機器人)
2、文化娛樂。可以形成品牌效應的優質頭部內容,小朋友喜歡看的內容。
3、在線教育。
4、B2B的企業級交易。
5、消費升級。
其中,人工智能是李開復尤其看好的中國機遇,那么人工智能時代將出現哪些殺手級的產品?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正在悄然發生哪些變化?傳統金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對中國信用體系產生哪些顛覆?哪種創新模式能成為BAT“三座大山”的“掘墓人”?
針對以上問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接受了華爾街見聞的獨家對話,他認為人工智能將是中國引領全球最好的機遇,因為中國不僅政策相對開放,還擁有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海量數據。
他還稱,金融領域的人工智能發展最為突出,BAT“三座大山”未來會自己悶著賺錢,因為他們不想分享技術,不想外部知道他們有多大的數據,有多少方法賺錢。當任何企業家坐在金山銀礦上,心想一定是怎么把礦挖了,不是說怎么把挖礦的工具賣給別人。他還認為,BAT"三座大山"未來對業界無害,但是也無益,他們自己的金山銀礦都吃不完。
以下為對話實錄:
廣告記者: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的應用可能會出現殺手級的產品?中國是否有在國際競爭中領先的機會,優勢在哪里?
李開復:其中比較快速的會在金融領域,在自動化、無人駕駛、醫療領域等也都已經看到具體的應用開展。金融領域如信貸、風控、投資、銀行和保險等業務最為突出,因為金融業務最無摩擦,而且有大數據支持。目前中國政策環境對于人工智能相對開放,相較美國或其他政策嚴謹透明的國家,反而可能產生更快速井噴式的發展。AI的核心關鍵是海量的數據,在中國這些數據是存在的,而且都是能產生價值的,我們預期,人工智能將是中國引領全球最好的機遇。
記者:中國有很多傳統金融企業都在研究AI,這從技術角度會對中國信用體系產生多大的顛覆?
李開復:較之于美國,中國的個人信用卡支付體系不是非常成熟,就給了我們直接支付和手機支付巨大的機會,所以有時候,落后反而是個新商機的引爆點,就像中國以前的座機普及率不大,人們直接跳躍到手機,現在中國手機應用發展和移動互聯網大幅超越美國。正是有很多中國人不在這種金融信用體系之內,所以小額信用卡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人人都有信用卡,每個人每個月都可以借幾萬塊錢,那誰還需要小額貸款?所以當市場基礎夠大時,落后反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模式絕對是一個利好。
記者:近期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有了比較多的變化,多個以硬件獲取客戶的公司都會以硬件產品提價,如小米、摩拜單車(預付費)、樂視,這個趨勢是否意味著他們之前的商業模式,或者是這個領域的產業結構將要發生重大的變革?
李開復:從摩拜的角度來說,它是產生了一個新的更有效綠色出行工具,那是我覺得這個如果說把摩拜看成自行車價格的提升,那是完全沒有看懂這個模式的潛力。硬件會顛覆過去的方式,當有無人駕駛以后,汽車的樣式就會變化,那當摩拜提出了共享經濟的自行車,回家的方式也會改變,所以我們會更看好的一些能夠顛覆使用習慣,給人們帶來更便捷、有效、更省錢的解決方案。
記者:BAT“三座大山”是否會阻礙未來中國的創新環境?
李開復:BAT三座大山未來將持續專注賺錢和獲利,這個現象全球皆然。大型科技巨頭公司未必愿意分享技術和開放自身積累的龐大數據,以及各種各樣變現賺錢的方法。由于激烈并趨近全球化的市場競爭,科技巨頭很難有動力促成開放平臺的顛覆型業務,因為這不是驅動這類巨頭級別企業成長和獲利的動力。
記者:BAT最終的這個目標還是賺錢,最終是否不會再推動技術的進一步革新?
李開復:當任何企業家坐在金山銀礦上,心想一定是怎么把礦挖了,而不是說怎么把挖礦的工具賣給別人。只有我們這些光腳的、沒有金山銀礦的才會想辦法自己來做工具。大型企業估計也不會來阻撓小型創業家,因為他自己的金山銀礦都挖不完,所以我倒不擔心BAT,但是對于他們能否帶來革命性的技術也不存著太高期待。不過短期內,真正賺最多錢的可能還是BAT。
記者:一級市場的退出路徑未來是否有變化?
李開復:首先我們對于整個資本市場是非常有信心的。對于一級市場的退出路徑,有公司并購,也有IPO等退出途徑,創新工場早期就投資的美圖秀秀去年底在香港上市就是很好的案例。過去的這幾年,中國的資本規模和它的潛力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狀態。我們看到一些更優質的科技資產,過去都是往海外上市。創新工場明確地看到在中國做早期投資、中期投資、成長性投資,必須要看中國的資本市場,因此我們也特別看重二級市場。所以我們已經把過去創業者全力去納斯達克敲鐘的夢想,基本洗腦改造,讓他們看到中國的資本市場,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技術潛能和市場發展,才是對他們最合適的市場。
摘自賽迪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