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來自杭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科學家團隊23日在杭州發布了我國首臺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專家組評價,這臺緊扣臨床轉化和應用需求的生物打印機,代表了我國生物3D打印設備的頂尖水平,也意味著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實現了從與國際先進水平“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據介紹,該科研成果屬于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活體器械的功能材料與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技術開發”項目運行第一年的成果。
項目首席科學家、牽頭單位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銘恩教授說,“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集納了50余項技術創新和突破,其打印噴頭可兼容多種打印原理并多通道協同,從而實現對醫療制品的大批量穩定制備。
據了解,這臺生物3D打印機的關鍵技術創新為“離散制造微層析成像技術(MCT)”。這項技術無論是基礎原理的提出,還是技術實現,均由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自主完成。
據MCT技術發明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王玲介紹,現有的CT、激光共聚焦等成像技術受到物體體積、信號穿透深度、射線損傷等因素制約。MCT技術是在增材制造(3D打印)的同時,基于微層析技術進行增材成像,理論上成像深度不受限,高分辨率、非接觸、無細胞損傷,可在線實時反饋控制打印參數,實現對3D打印產品無損質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專家組評價認為,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的成功研制,不但推進了3D打印醫療器械、人工組織器官的臨床轉化進程,也為新藥篩選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將推動中國新藥創制與開發。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整合而成。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推出首個面向活細胞3D打印的重點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