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份,西氣東輸工程累計向下游用戶供氣近20億方,預計全年穩定供氣超過36億方。就是說,西氣東輸一年的供氣是目前我國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的十分之一。西氣東輸正不斷提升我國天然氣在整個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改寫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西氣東輸是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2000年,西氣東輸工程開始啟動; 2002年7月4日,正式開工建設;2003年10月1日,西氣東輸管道東段建成投產;2004年12月30日,全線正式商業運行。
今年是西氣東輸全線商業運行的第一年。正因為是第一年,其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作用就體現得特別明顯:
我國的能源結構長期存在過度依賴煤炭的問題。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均高達72%。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國若實現經濟翻兩番的目標,反映到能源領域,約需發電裝機容量9億千瓦左右。如果全部采用火力發電,約須新增12億噸以上電力用煤,由此將給資源、采掘、運輸及環境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天然氣就成為我國改善能源結構,尋找煤炭替代能源的主要選擇之一。
目前我國東部脆弱的生態環境已不堪煤炭的高排放、高污染。專家對煤炭和天然氣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對比分析發現,兩者排放灰粉的比例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比為29∶1。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華東地區酸雨的發生率,上海約為11%,江蘇約為12%。西氣東輸年輸氣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意味著可替代1600萬噸標準煤,每年減少煙塵排放27萬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賈承造說,以西氣東輸工程為骨干,加速營建覆蓋全國大部地區的輸氣管網,加快發展天然氣工業,用天然氣替代一部分石油,應該是維護我國石油戰略安全的一種現實選擇。
西氣東輸天然氣用戶主要有城市燃氣用戶、化工用戶和工業用戶。其中,城市燃氣用戶約占總用氣量的 50% ,工業用戶占 40% ,化工用戶占 10% 。截至2005年8月25日,西氣東輸共向30家用戶銷售天然氣。目前日最大供氣量為1286萬立方米,日最大銷售量為1140萬立方米。為城市居民燃氣、工業燃料煤改氣、化工和天然氣發電等項目創造經濟效益近百億元。不僅促進了下游四省一市的能源結構調整,實現部分省市天然氣利用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比例中零的突破,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沿線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中國石油與各天然氣用戶嚴格履行天然氣銷售照付不議合同。2004年元旦,西氣東輸天然氣正式進入上海,極大地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為改善上海能源結構,提高社會環境質量做出了貢獻。上海化學工業區是“十五”期間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之一,也是上海四大產業基地的南塊中心,被譽為“上海工業騰飛的新翅膀”,建成后工業產值可達1000億元人民幣。2004年底,西氣東輸“天然氣”正式向化學工業區的支柱項目和龍頭骨干項目---賽科90萬噸乙烯工程供氣。上海市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十金認為,西氣東輸天然氣為上海化學工業區---“上海工業騰飛的新翅膀”注入了騰飛的動力。
2004年1月18日,西氣東輸正式向浙北地區用戶供氣,標志著浙江省天然氣利用實現了零的突破。天然氣作為優質能源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浙江省累計接納西氣東輸天然氣1億立方米,正式開通10家用戶,創造經濟效益10多億元,實現天然氣在浙江省內一次性能源消費中“零”的突破并快速增長,預計將在年底上升到1%左右。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浙江省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將從現在的幾近空白提高到10%左右。南京、合肥、宜興陶瓷原利用煤制氣為主要城市燃氣,2003年底用上西氣東輸天然氣后,氣量得到保障,能源調整有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空氣污染有所控制,投資環境有所改變。居民反映,與原來的煤氣比,生活檔次高了,費用少了,安全了,也環保了。
鄭州使用中原油田天然氣已有十多年歷史,總用氣量不過8000多萬立方米。隨著西氣東輸大管線通過,鄭州市場天然氣用氣規模年增5000萬至6000萬立方米,由單氣源供氣變為雙氣源供氣,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染狀況得到改善。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