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到2010年,我國鋼鐵冶金企業的數量要達到較大幅度的減少,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然而,2004年,我國產量前15家大型鋼鐵企業的產量份額卻從2000年的60%下降到了45%。我國目前的鋼鐵產業集中度離《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還任重道遠。”
在日前由本報與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中心主辦的鋼鐵產業政策與價格形勢研討會上,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等專家向與會的鋼鐵企業發出了警示。
“我國鋼鐵產業在產量進一步增加的情況下,還面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產能過剩,價格下降,結構單一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顯得尤為重要。”劉海民說。
產能已轉向過剩
我國鋼鐵生產的總體產能已經由過去不能滿足國內需要轉向產能過剩,由長期依靠進口補充國內市場缺口,轉變為進口、出口并存,總量上出口大于進口。有關部門預計,今年全國鋼鐵總產量將達到3.5億噸,我國鋼鐵工業已經進入了供大于求的新階段。
與產能過剩并存的是產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先進產能與落后產能并存,低水平產能所占比重過大,整個鋼鐵行業有8000萬噸左右,占現有生產能力20%以上的是高能耗、高污染、工藝裝備落后生產能力;普通產品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產能不足并存,以冷軋薄板為代表的高端產品產能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尚需要依靠進口,而一般產品的供大于求的矛盾顯得非常突出。
從出口來看,我國的出口形勢并不是很樂觀。多年來中國是鋼材凈進口國,由于需求大,拉動國際鋼鐵產能增長;這幾年中國鋼鐵出口逐漸增多,由凈進口國向凈出口國轉變,這樣勢必會打亂國際供求格局,與世界出口大國產生激烈競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世俊指出,中國鋼鐵工業應該警惕這種產能過剩的苗頭,在這方面以日本過去的教訓為鏡子。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超過30%,1973年達到最高值36.4%后,開始下降,而日本鋼鐵工業產能沒能及時調整,導致生產能力過剩,而調整過剩能力花費了10余年時間,經過三次合理化裁減,才把過剩的產能降下來。
在產能過剩的同時,企業經濟效益在逐漸下降。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已經由過去相對比較寬松的環境轉向相對比較嚴格的制約,資源、能源、交通運輸、環境容量等外部條件成為制約鋼鐵工業發展的突出因素。
而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我國原燃料價格不斷上漲,鋼鐵生產的成本在不斷上漲。中國鋼鐵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完全成本2004年比2001年上升46.73%,今年預計將在2004年的基礎上升15%。
隨著成本的不斷上升,在市場方面,從今年4月份起,國際國內的剛才價格同步出現下跌現象,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盈利水平不斷下降,經濟效益也在不斷下降。
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
近年來,中國鋼鐵企業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我國鋼鐵企業的產業集中度卻并沒有提高,還有所下降。國務院研究室工交司副司長唐元說,2004年,世界鋼鐵產量在800萬噸的前26家企業中,中國只占5家;年產在500萬噸以上的51家企業中,中國只有15家;不足100萬噸產量的共計有700多家。
而在世界范圍內,世界鋼鐵工業的結構調整的步伐正在加快,發達國家鋼鐵企業間兼并重組與戰略聯盟的勢頭迅猛,從同一國家和地區內部向跨國延伸,從而形成了少數幾個在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優化、生產規模巨大、產品競爭力更強的鋼鐵巨頭,通過規模擴張和提高市場占有率來強化競爭力。
李世俊認為,要對中國鋼鐵企業集團的擴張模式進行反思。他說,國外大型鋼鐵集團一般不是集中在一個地區搞幾千萬噸的鋼鐵生產基地,而是通過重組、并購,由若干個布局相對合理、規模適當、分工明確、有統一企業文化的鋼鐵工廠,組成一個規模大的鋼鐵集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目前我國鞍鋼本鋼實現了聯合,我國的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的過程正在加快,但是聯合重組的任務非常復雜艱巨,聯合重組的步伐非常緩慢,致使我國鋼鐵工業產業集中度低,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市場混亂,而且嚴重制約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
結構調整重在政策落實
鋼鐵產業集中度下降,是中國進入重化工業階段呈現的特有現象。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居民住房的消費升級,市場對普鋼需求急增,造成大量規模較小的鋼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產生。而由于地方財政收入需要,地方對提高產業集中度的熱情并不是很高。這就需要國家通過政策引導企業重組并限制不符合技術和環保等門檻的鋼鐵企業。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健提出,今后鋼鐵規模的確定要與礦石的供給條件相匹配,大型鋼鐵廠要建在沿海,內陸鋼鐵廠要以礦定產。他非常贊同《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今后的產業發展方向有明確指針。
“下半年中國鋼鐵產業面臨新增產能繼續釋放的挑戰,企業要有所警惕。”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說,“2004年煉鋼生鐵成本比上年上漲46%,預計2005年成本上漲15%左右。一批中小企業難以消化,經營不善者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風險。”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鋼鐵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對此,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調研員駱鐵軍認為,落實鋼鐵發展產業政策,首先是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不要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和片面追求增長速度,大力調整品種結構,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提高鋼材總量中的精品比例,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壓長線,增短線,努力保持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全面滿足國民經濟對鋼鐵產品數量、品種、質量的要求。同時要防止盲目擴張產能的傾向。
駱鐵軍強調,我國既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材消費大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作好鋼材進出口工作,搞好品種結構的調節是必要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國際市場競爭的重點,也是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鋼材進口要以國內市場需求為目標,防止盲目進口,以質次價廉鋼材沖擊國內市場。鋼材出口要防止無序競爭,把握好出口節拍、數量、質量和品種。認真研究出口國市場的價格水平和承受能力,實現出口多元化,避免引起貿易摩擦。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